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材料整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的材料整理

黄琴

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215624)黄琴

游戏活动后的讲评是对游戏活动形式的完善,它有助于平衡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充分地激发同伴间的学习兴趣。要想让讲评发挥其充分的作用,时间是保证,在多次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整理玩具的速度较慢,当然幼儿整理的技巧不好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我更多的发现是幼儿整理时的意见不统一,一个幼儿要这样放,另一个幼儿走过来又那样摆放,导致意见不一,转过来,换过去,浪费了许多时间,两人或多人争执不下,还要请老师帮忙解决。几次以后,幼儿整理时缺乏主动性,更多地依赖老师。

自主性游戏活动时多个区域同时进行,他们的内容各不相同,而老师在单位时间里的观察和注意力的分配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的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老师不可能过多地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材料整理。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如何整理材料1.1集体讨论。在活动讲评时,我把整理情况如实地进行了描述,并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整理得又好又快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请值日生整理、每个区推选一个人整理等等,我对幼儿的回答一一予以了肯定。针对大多幼儿的意见,每次活动前我们让幼儿推荐产生一名幼儿负责,在游戏活动时负责帮助、督促幼儿整理材料,活动结束时负责整理物品,但幼儿活动时太投入,往往忘记推荐就投入了活动,推荐往往在老师的督促下进行。

1.2插牌决定。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材料的整理,我重新设置了在插牌袋,每个区角最少2个角色,其他孩子都插在流动人员的地方。然后规定:游戏时,插在区角的人要负责好,不能让自己包管的地方太乱,整理时主要负责自己的地方,其他流动人员,看哪边需要帮忙,整理时就去帮忙,但要听从区角负责人的安排。

通过以上实践,我发现插牌决定材料整理的幼儿更能让幼儿接受,而且更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最突出的是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活动的整理,体验材料整理的甘甜,从而更加地爱护玩具,在活动中更好地与同伴配合。

2如何准备材料2.1孩子参与。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的物品格外的爱护,因此在游戏活动材料的准备、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我都让幼儿参与,使他们了解材料准备、制作的全过程,如:为超市提供各种商品的包装,为每一个游戏角绘画宣传画、游戏规则等等,在幼儿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后,我发现幼儿整理时格外地爱护玩具,幼儿间的交流多了这个玩具是我带的纸盒、是我剪的花边,是我画的图画,是我涂的颜色……幼儿说着说着,连拿玩具的动作也变的小心翼翼,变的格外地爱护玩具了。

2.2固定物品位置。当然幼儿光有爱护的热情没有技能也不行,由于幼儿年龄小,在家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理东西时往往事不如愿,想弄好一点,反而弄的一团糟,想把东西整理的快一点,手脚不协调反而把东西撒了一地,延长了收拾时间。如:“快乐书吧”里,开始时,每次游戏后都是乱糟糟的,有的书叠在一起,有的书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于是,我和孩子一起根据他们带的书的内容进行分类、编号,然后按照号码摆放在书架上,为了更美观,便于孩子摆放,我还在书架上摆书的相应位置贴上对应号码,这样取放又快又整齐。在游戏时,我还为管理人制作了一本“借书情况登记”,每次借还都要登记,管理人还可以根据借书者的表现,奖罚五角星,大大激发了孩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现在“快乐书吧”已经成了我们班的一个亮点。

在教会幼儿整理技能时我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幼儿自主讨论怎样提高整理的速度,怎样使我们看上去游戏角里是整齐的,由于幼儿的审美观不同,幼儿的意见往往有很大的分歧,如有的幼儿喜欢从上往下摆放,有的却喜欢从下往上,我们都采用大多数的意见,将物品用照片或文字进行标注,然后规定摆放位置,并让孩子观察、尝试。每次活动导入我都会提醒孩子“物归原位”。这样物品摆放位置的相对固定方便了幼儿的取放,为游戏、整理提供了方便,更加快了整理的速度。

游戏活动中的材料整理是每次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幼儿多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如:幼儿为了整理的让大家满意,他们会动脑筋思考,在整理过程中会细心地观察比较,两人合作他们会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使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整理活动的本身又培养了幼儿的劳动习惯,锻炼了幼儿的手脚,使幼儿的劳动技能得到了提高。

通过游戏活动材料整理这个环节,孩子对于班级里其他物品的整理摆放也有了一个认识,主动要求我和他们一起制作标记,记住物归原位的要求。可见游戏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幼儿的有利的机会,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才能真正把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