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深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分析

傅金华潘少杰赵玉红王静

潍坊益都中心医院山东潍坊262500

摘要:目的:分析气道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至2015年3月在我院ICU收治的6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深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600例患者中有214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性感染,达到了35.7%的感染率;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处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气道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气道与皮肤护理;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183-02

本研究对我院ICU近四年来收治的16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了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了气道与皮肤护理对其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2012年3至2015年3月我院ICU共收治600例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0例。男性患者331例,女性患者269例,年龄在5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7.2)岁。

方法

危险因素查找方法

将可能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的临床因素选择出来,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导管留置部位、导管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操作与否等,然后对这些因素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气道与皮肤护理,具体操作为:

静脉导管护理

静脉导管通常是将全胃肠外营养、血液、蛋白制品等输入到ICU危重症患者体内的主要途径,因此,应对输液装置进行定期的更换,每天更换1次,如果输入的液体为血液或蛋白制剂,则应该在使用完后第一时间将输液管道更换掉。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应该用生理盐水作为冲洗液。细菌感染极易在血栓性静脉炎及管腔堵塞的情况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受到导管相关性栓塞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运用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应该在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2]。同时,应该始终保持管道通畅,输液前后用肝素液对管道进行冲洗,并对细菌附着在局部进而引发感染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运用正压或可来福接头封管。禁止将脱出的导管继续向血管送入,并做好标记。在交接班内容中重点注明中心静脉置管[3]。

皮肤护理

皮肤的致病菌是引发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有关医学报道显示,留置导管穿刺时的污染是留置导管感染的重要污染源,而穿刺部位患者的皮肤是该污染源的主要集中部位,留置导管穿刺时及早期是患者遭受细菌侵袭的最可能时间。大多数临床实验证实,细菌引发管内感染的主要方式是经皮下隧道逆行进入血液[4]。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插管时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清洁消毒穿刺局部皮肤,术后对局部皮肤进行良好的护理,从而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每天对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则第一时间拔管,然后做管尖培养。每天用含碘消毒剂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如碘伏等[5]。在消毒的过程中,方向可以是由内向外圆周状,尤其是在皮肤装置下对导管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由于该处极易积存血渍、汗渍等,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格外严格的消毒。消毒时可以运用75%的酒精棉球+2%的碘伏,每天3次[6]。

3)心理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在心理方面的护理主要体现在注重患者安全感、尊重感及满足感。心血管患者大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真实感受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和谐护患关系。尊重患者,护理过程中以诚恳的态度和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民俗和信仰。

统计学处理

用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比较,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分析处理所有数据,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果

单因素分析

600例患者中有214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性感染,达到了35.7%的感染率,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有静脉营养操作、留置导管时间对其造成了影响,APACHEⅡ评分、其他部位感染对其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表1)。

讨论

在治疗危重疾病方面,静脉直观逐渐取代以往头皮针的临床应用,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患者穿刺痛苦,有效维护患者血管通路,另一方面对化疗药物外渗也具有有效预防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是,随着危重症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静脉直观,CRI并发症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病患身心健康,极易造成患者发生临床不良反应,比方说,多脏器功能衰竭、败血症等,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强化危重疾病患者CRI的干预,并对其行有效、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对CRI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极具重要价值。导管相关性感染是ICU危重症患者静脉营养过程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有两种,即导管内感染和导管外感染,临床所发生的主要是导管内感染[7]。本研究结果表明,600例患者中有214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性感染,达到了35.7%的感染率,说明临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年龄、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有静脉营养操作、留置导管时间、APACHEⅡ评分、其他部位感染等是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8],本研究结果表明,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和多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处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气道与皮肤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淑香.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10,19(11):2512-2514.

[2]吕洁梅,林少珍.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1,12(19):1842-1843.

[3]李建媛.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留置时间的关系及护理对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28(1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