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热化瘀汤在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

/ 2

自拟清热化瘀汤在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

刘爱琴郭岩海张洪庆

刘爱琴郭岩海张洪庆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肾结石的中医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肾结石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肾结石自拟清热化瘀汤疗效观察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9.52

作者单位:刘爱琴:262500山东潍坊,青州市弥河中心卫生院

郭岩海,张洪庆:262518山东潍坊,青州市黄楼卫生院

[作者简介]刘爱琴(1970-),女,青州市弥河中心卫生院主管护师。

郭岩海(1979-),男,青州市黄楼卫生院住院医师。

张洪庆(1971-),男,青州市黄楼卫生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外科。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中青年人,且男性略高于女性,临床主要以腰痛、血尿为表现[1]。我们采用自拟清热化瘀汤用于治疗肾结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肾结石患者64例,均经泌尿系B超或肾盂造影检查确诊为肾结石,所有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时腰腹隐痛或者绞痛,部分患者伴有镜下或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表现为排尿不畅或疼痛。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2~48岁,平均(35.40±6.70)岁;病程6d至3.5年,平均(5.10±2.20)个月;确诊单肾结石患者12例,双肾复杂性结石患者11例,双肾结石同时伴肾积水患者9例,结石直径0.3cm×0.5cm~1.1cm×1.8cm。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53岁,平均(36.60±7.10)岁;病程10d至4.1年,平均(6.20±2.80)个月,确诊单肾结石患者9例,双肾结石患者14例,双肾复杂性结石伴肾积水患者9例,结石直径0.3cm×0.4cm~1.0cm×1.6cm。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山莨菪碱针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必要时使用阿托品或杜冷丁对症止痛处理。治疗组给予自拟清热化瘀汤治疗,药物组成:自拟清热化瘀汤加减:生黄芪20g,当归10g,丹参10g,炒党参15g,鳖甲先煎10g,金荞麦15g,野葡萄藤30g,山慈菇15g,三棱15g,莪术15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15g,大生地15g,蜂房10g,天龙3条。脾虚食欲不振者加炒白术、鸡内金、大枣、六神曲、枳实、厚朴;肾虚头晕乏力者加枸杞子、黄精、川芎、山茱萸、淮山药;湿热蕴结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者加黄柏、扁蓄、土茯苓、半枝莲。于早晚空腹时口服。血尿明显加白茅根、小蓟草;合并泌尿系感染加紫花地丁、黄柏等。嘱患者大量饮水,并且多做慢跑、下蹲、跳跃等活动,以利结石下移排出。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判断。

1.3疗效判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石淋的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指经治疗后患者腰腹部隐痛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尿检恢复正常,复查泌尿系B超未见结石、积水;有效指患者尿检正常,复查泌尿系B超显示肾结石已经通过第1狭窄,并且降入到了输尿管上段,或者原多发性结石已有部分结石排出;无效指患者尿检正常,但患者自觉症状及泌尿系B超复查均无改善,肾结石位置无移动,肾积水无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32820428(87.50)△

对照组3211101121(65.6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良反应治疗观察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症状均较轻,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停药。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肾结石多数位于肾脏肾盂肾盏内,现代医学认为尿路结石的形成与人体内草酸积存过多,嘌呤代谢失常、脂肪摄取太多、蛋白质过量以及尿量、尿酸碱度、尿钙的含量、泌尿系统感染等复杂因素相关[3]。本病属中医学“石淋”、“血淋”等范畴。在中医《丹溪心法·淋》说“淋有五,皆属乎热”。《诸病源候论·诸淋病侯》曰“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骨肾客沙石”,根据这一理论作为指导,中医治疗肾结石一般应用清热利湿之法以促使结石的排出。

肾结石成因复杂,中医古籍记载“炼液成砂”,既然是炼液那就得有火,肾脏本主水,相火藏于水中,相火炼液成砂说不过去。况且现代人肾阳虚者十之八九,通过笔者临床反复观察,肾结石患者有一个共同点“脉象上左关郁塞”,因此肾结石患者,基本上均存在肝气郁结,肝胆火重等机体内因。因为肝主疏泄,凡一身之中,当疏泄而未疏泄,当通而不畅的情况,均应从肝入手调理。许多患者肝气郁结,导致肝内尿液疏泄功能受到影响,高浓度的尿液长时间残留在肾中,形成砂石。西医称结石体质,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故而炼液成砂石,石阻尿路不通则痛而积水,火热灼伤脉络则有尿血。笔者据此自拟清热化瘀汤方剂,用炒党参、生黄芪、大生地、女贞子、补气补血以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NK细胞亚群LAK细胞、巨噬细胞有调节作用,增强TNF蛋白活性。金荞麦、白花蛇舌草、山慈菇、野葡萄藤、蜂房、天龙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抗体形成;山慈菇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能有清热利尿、增加尿液排泄力,以推动结石下移,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通淋、溶石排石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进行药物的加减,增加疗效。

参考文献:

[1]胡礼泉.胃代膀胱术.见:梅骅主编.泌尿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88-297.

[2]AwadSA,A-lZahraniHM,GajewskiJ,eta.lLong-termresultsand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JUro,lMarch2006,Vol27,No:3-189.complicationsofaugmentationileocystoplastyforidiopathicurgeincon

tinenceinwomen.BrJUro,l1998,81:569-573.

[3]肖亚军,肖传国,邢毅飞等.回结肠代膀胱术临床分析(附25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