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16层应用于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多层螺旋CT16层应用于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彭述文1施敏2

万载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宜春3361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层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层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16层;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是由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一组心肺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大,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诱发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有报道显示在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中其病死率高达30%~36%[1-2]。早发现、早治疗为控制病情恶化、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肺动脉栓塞早期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腹痛等,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误诊漏诊率高,影响疾病早期治疗[3]。本研究将多层螺旋CT16层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取得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短、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且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实质性器官病变或神志不清者,女15例,男25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5.70±6.20)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辅助受检者行仰卧位,扫描前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造影剂,控制3.0~4.0ml/s的流速,注射时间一般为25~30s。采用philpsbrilliant64排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受检者肺尖至膈上部位进行扫描,部分患者可加扫描下肢,扫描时叮嘱患者屏气,先常规扫描再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20~140kV电压,300mA电流,1.30mm重建层厚,1.342mm螺距,512×512矩阵,15s扫描时间,重建胸部血管图像,将获取数据输入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分析数据。

2结果

2.1诊断结果

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16层诊断灵敏度为96.67%(29/30)、准确率为95.00%(38/40)、特异度为90.00%(9/10)、漏诊率为3.33%(1/30)、误诊率为10.00%(1/10),具体见表1。

表1诊断结果[n(%)]

2.2肺动脉栓塞CT征象

多层螺旋CT16层确诊的2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CT征象显示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占33.33%(21/63),表现为管腔中心出现低密度长条状血栓,呈“轨道征”表现;偏心性27处,占42.86%(27/63)、附壁性8处,占12.70%(8/63),表现为管腔边缘凸凹不平,管腔内呈偏心性充盈缺损;完全梗阻7处,占11.11%(7/63),无对比剂充盈,相应肺动脉未显影。

3讨论

肺动脉造影具有诊断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势,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4]。CT是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可规避肺动脉造影的不足;但常规CT扫描存在覆盖范围少、伪影较多等缺憾,诊断准确度低。学者张海燕[5]研究发现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软组织噪声值及血管噪声值评分均优于常规CT检查,且图像质量评分高达(8.6±0.4)分。多层螺旋CT16层拥有强大的后处理系统及高分辨率(空间、时间、密度),且扫描迅速,15s内即可完成肺尖至膈上的肺部扫描,获取高质量的肺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其可多层面、多角度观察受检者肺动脉分支血管及肺动脉主干的解剖关系,规避常规CT扫描覆盖范围少、伪影多的不足,从而提高诊断准确度;同时可呈现管腔中心、边缘等管腔各个细节直接征象,为临床评估是否发生肺动脉栓塞提供直接依据。本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16层检查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95.00%)、灵敏度(96.67%)、特异度(90.00%)均较高,漏诊误诊率低,说明多层螺旋CT16层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医生早期进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发现该检查方法对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显示清晰,这可能与检查过程中注射对比剂,使肺动脉实际情况更加清晰显示有关。

综上可知,多层螺旋CT16层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中,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及灵敏度高,且误诊漏诊率低,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赵艳娥,周长圣,唐春香,等.基于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的相对强化值评估肺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6,31(9):804-807.

[2]黎秀文,林艺,王力鹏,等.CT肺动脉栓塞指数在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6,15(2):150-153.

[3]胡杰,李彩英,潘彤,等.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右心功能相关参数的可重复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0):3063-3067.

[4]陈天明,杨锁平,李任翔.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6):38-40.

[5]张海燕.肺动脉栓塞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与价值评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