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患者放射线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胃肠道穿孔患者放射线诊断价值研究

张晓辉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线诊断在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50例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经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29例符合,9例基本符合,1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76.0%;经CT扫描结果显示,42例符合,6例基本符合,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6.0%;在诊断符合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X线检查能对大多数胃肠穿孔的患者进行诊断,但比较而言CT诊断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病因诊断和准确的穿孔部位信息,检查符合率也更高。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放射线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valueofradiographicdiagnosisinthediagnosisof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Methods:theclinicaldataof50patientswith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allconfirmedbyoperativepathology)inourhospitalfromOctober2016toOctober2017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llthe50patientswerediagnosedbyabdominalX-rayexaminationandCTexamination,andtheaccuracyofthediagnosiswascomparedwiththetwomethods.Results:theabdominalX-rayexaminationshowedthat29cases,9casesofthe12casesofmisdiagnosis,thediagnosticcoincidenceratewas76%;theCTscanshowedthat42cases,6casesofthe2casesofmisdiagnosis,thediagnosticcoincidenceratewas96%;inthediagnosisrate,CTexaminationhigherthantheX-rayexamination(P<0.05).Conclusion:X-rayexaminationcandiagnosemostpatientswith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butCTdiagnosiscanprovidemoreeffectiveetiologicaldiagnosisandaccuratelocationofperforation,andthecoincidencerateishigher.

Keywords: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radiographicdiagnosis;value

胃肠道穿孔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是临床急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穿孔原因多种多样,如消化道溃疡、憩室穿孔、创伤、异物、肠壁缺血坏死、感染性肠道疾病、肿瘤坏死等。随着影像学不断发展,临床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方法也随之增多,笔者对CT与传统的腹部X线平片在诊断胃肠道穿孔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促使患者有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胃肠道穿孔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50例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0~62岁,平均(37.3±1.8)岁;胃十二指肠溃疡36例,肿瘤4例,闭合性损伤4例,炎性反应6例。胃肠穿孔位置:胃28例,十二指肠11例,阑尾7例,小肠2例,结肠2例。发病到诊断的时间为2h至2d,平均(21±1.8)h。25例伴胃肠疾病病史。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部分患者伴腹膜刺激征。

1.2方法

对这50例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与CT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用这两种方法对其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对这50例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的方法是:指导患者取立位、卧位或侧位,用X线机对其进行常规的全腹部X线平扫,观察其穿孔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肠梗阻、膈下游离气体、肠壁增厚等征象。CT检查:使用设备为64层多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0.5s/圈,重组函数FC30,矩阵为512×512,层厚为8mm,层间距为8mm。扫描范围:从膈顶连续扫描至耻骨联合水平为止(27例);具有明显上腹部疼痛的患者,扫描范围则由膈顶连续扫描到双肾下极为止(23例);仅行CT平扫者为42例,8例患者在CT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团注射对比剂,选择非离子对比剂,使用剂量为80ml至100ml,流率为3ml/s。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x±s)表示,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率(%)表示,比较应用χ2检验,当P<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29例符合,9例基本符合,1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76.0%;经CT扫描结果显示,42例符合,6例基本符合,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6.0%;在诊断符合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

3.讨论

胃肠道穿孔为常见急腹症,也可见于憩室炎症穿孔及恶性肿瘤,在确定临床治疗方案与选择手术方案中,对胃肠道穿孔的定位与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准确诊断可减少盲目性剖腹探查。临床上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诊断时,放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临床中常用的放射线检查方式包括常规腹部CT扫描和腹部X线检查。采用腹部X线平片检查诊断胃肠道穿孔是临床上应用较早的方法之一。但此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当患者膈下的游离气体较少时(<10ml),对其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很难发现气腹的存在。而采用CT检查对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明确其穿孔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同时还能确认其腹腔积液的部位和积液量以及其腹部是否存在游离气体。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29例符合,9例基本符合,1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76.0%;经CT扫描结果显示,42例符合,6例基本符合,2例漏诊,诊断符合率为96.0%;在诊断符合率方面,CT检查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提示腹腔积气是胃肠道穿孔最重要的一个间接征象,气体的分布由于受到气体的物理性质、腹腔解剖影响、病变影响,均可能导致气体分布具有一定随机性,对游离气体形态、气体分布进行单一的分析,在穿孔定为诊断中应用价值有限,小气泡是具有诊断提示意义的,其通常可提示穿孔部位,具有大量小气泡聚集于肠管周围、出现于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肠管附近或最低平面肠管周围小气泡3个主要征象,2个及以上征象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X线检查能对大多数胃肠穿孔的患者进行诊断,但比较而言CT诊断能提供更为有效的病因诊断和准确的穿孔部位信息,检查符合率也更高。

参考文献:

[1]兰国宾,历严明,戴士林,等.标准肺窗、腹窗、脂肪窗在胃肠道穿孔气腹征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及在软读片中的作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6):1007-1009.

[2]梁洪峰.MSCT检查在外伤性胃肠道破裂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C]//2016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研究研讨会论文汇编.2016.

[3]曹国平,邓小毅,王小红.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在消化道穿孔定位中的价值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12):1847-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