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实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探析

陈佳

石门县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目的:探究实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肌性坏死病症,是由于冠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致,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现今,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PCI术是首先治疗方式,安全性高、效果较为显著,适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同时术后也需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PIC术后的预后康复有效提升。因此,我院选取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79岁,平均年龄为(70.34±4.32)岁,其中8例为下壁梗死患者,8例为前间壁梗死患者,12例这前壁梗死患者,6例为正后壁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66~80岁,平均年龄为(73.34±4.49)岁,其中7例为下壁梗死患者,10例为前间壁梗死患者,11前壁梗死患者,6例为正后壁梗死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检查、生活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术后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康复锻炼,运动锻炼要由简到繁,由轻到重,在患者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给予必要的鼓励和纠正,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其中包括饮食干预和生活习惯干预两个板块,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患者出院前也要给予其有效的出院指导。

1.3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最高分为56分,最低分为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高,相反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理能力越低;术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术后心脏不良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以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若P<0.05则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干预组患者术后严重心率失常、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及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n,%)

2.2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术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11.54±3.24)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26.78±3.23)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268%,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及时有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致残率与致死率降低[1]。随着临床治疗中PCI技术的广泛应用,PCI术式也成为现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2],不仅可使患者的梗死动脉再度通畅,而且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也可以显著提升,使严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根据相关研究提示[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大幅度衰退,致使患者术后经常出现严重心率失常、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PCI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4]。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系统、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5]。护理人员在对行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通过对老年患者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及康复情况的综合性评估,针对性进行术前、术后心理干预可使患者因病产生的不安、焦虑等心理应急反应消除或者缓解,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所患疾病与PCI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知识点有所了解,掌握正确的术后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建立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6],护理人员也要给予患者康复锻炼干预,使患者的术后活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健康状况可以有效改善,并对患者所具有对于疾病不利的行为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严重心率失常、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及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结果提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行PIC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恩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9):166-170.

[2]贾永梅,白煜峡,张辉等.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7):843-845.

[3]马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11):1830-1832.

[4]喻敏玲,邱丽红.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5):3587-3588.

[5]杜娟.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196-197.

[6]刘思菊,刘思荣.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0):6864-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