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活素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探讨新活素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孟焱磊李佳桐蔡静纪杰黄曼丽王敏

孟焱磊李佳桐蔡静纪杰黄曼丽王敏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新活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单双号编号分2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再辅以新活素,对比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LVEF平均值(47.62±9.01)%、NT-proBNP平均值(2495.62±287.62)ng/L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比2组不良反应概率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可观。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新活素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usingnewactivinin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andheartfailure.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80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combinedwithheartfailureinthehospital.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2groupswerepidedaccordingtothenumberofsingleanddoublenumbers,and40caseswereagroup.Thecontrolgroupwasgivenconventionalclinicaltreatment,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assupplementedwithnewactivin.Theeffectofthe2groupswascompared.ResultstheaveragevalueofLVEF(47.62+9.01)%andNT-proBNP(2495.62+287.62)ng/L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bett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u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differenceoftheadversereactionprobabilitybetweenthe2groups(P>0.05).ConclusiontheeffectofXinHuoSuintreatingelderly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andheartfailureisconsiderable.

[Keywords]oldage;coronaryheartdisease;heartfailure;XinHuosu.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生概率也趋于上涨,而合并高龄冠心病后,无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更加造成了威胁[1]。由于心力衰竭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均非常高,直接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且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发病概率也随之攀升,故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非常受到重视。新活素具有较好的保护心肌缺血细胞、利尿、缓解血管平滑肌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故此,该文对该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0例展开研究,意在寻求相应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收集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在实施研究前,均征求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将这80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单双号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单号)、对照组(双号)这2组,40例为一组。观察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各占22、18例,年龄平均(79.76±4.16)岁。对照组当中,男、女性患者各占24、16例,年龄平均(79.37±4.64)岁。对比两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两者的科学对比。

1.2方法

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洋地黄类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治疗[2],同时给予患者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实施常规方案[3]。

常规临床方案联合新活素治疗——观察组。常规临床方案同上文,再根据患者的血压指标调整新活素的使用剂量,针对收缩压高于120.00mmHg的患者,先给其缓慢静脉注射1.50μg/kg剂量的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国药准字S20050033),再静滴3~5d新活素,剂量为0.01μg/(kg·min)[4];若患者收缩压不足120.00mmHg,则直接静滴3~5d(剂量相同)[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记录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方法

2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核对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平均值、NT-proBNP平均值,并用t值检验,用“%”表示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概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当2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

2结果

治疗前,2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平均值、NT-proBNP平均值对比差别不大;治疗后,观察组两项平均值均表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是5.00%(1例患者是血压指标降低,1例患者是头晕),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概率7.50%(出现恶心情况的患者1例,头痛情况的患者1例,低血压情况的患者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常规方案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主要采取的是药物、对症处理等方案,而此方案弊端为无法改善患者的心功能[6]。经过临床诸多实验表明,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新活素来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新活素(脑利钠肽),是一种内源性多肽,提取源泉为猪脑当中。新活素储存部位是机体的心房,且由机体的心室进行分泌,其主要存在于机体的脑部组织、心肺部组织、脊髓组织当中[7]。

针对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新活素治疗的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新活素对患者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具有拮抗的作用。第二个方面,新活素通过抑制患者机体中的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缓解患者心脏前的负荷量。第三个方面,新活素能够有效的扩张患者的动脉和静脉,抑制患者机体肾素的分泌、醛固酮的分泌,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后的负荷量。第四个方面,新活素能够与机体当中血管平滑肌结合,从而起到舒张效果。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采取临床常规辅以新活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LVEF平均值(47.62±9.01)%、NT-proBNP平均值(2495.62±287.62)ng/L较治疗前均得到可观的改善。而对照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只使用临床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后,两项指标的改善效果稍逊观察组。由此可见,两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均较低,说明使用新活素治疗的安全性也较高。在侯淑艳学者[8]的《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一文当中,实验组使用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之后,其左室射血分数为(45.2±2.7)%,NT-proBNP为(4529.6±368.9)pg/mL,总体而言,治疗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的数据,与该文结果大致相同。

总而言之,值得将新活素应用于高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刘静.血脂水平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6,38(1):78-79.

[2]郭金亮.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6):40-41.

[3]李珂.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34):7121.

[4]武振林,王强,管彩霞,等.新活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30):148-149.

[5]汪雨静.新活素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一例[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4):245-246.

[6]隋宁.新活素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5):535-538.

[7]胡波.新活素治疗23例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194-1195.

[8]侯淑艳.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