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鲍文珑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戊酸雌二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3.76±0.81)mm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117.56±10.57)g/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H(4.96±1.35)U/L、FSH(5.04±0.78)U/L、P(6.54±2.43)nmol/L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有利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且能有效提升治愈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戊酸雌二醇;围绝经期功血

围绝经期功血是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简称,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象[1],主要诱因与卵巢功能衰竭、无排卵、性激素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此外,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态异常、纤溶活性增强、局部前列腺生成异常、溶酶体的数量、功能异常也会导致围绝经期功血。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止血为主,但效果甚微且伴有严重不良反应[2],为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本院进行相关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年龄43-53岁,平均(47.1±2.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时长(6.6±0.6)个月;观察组:年龄44-54岁,平均(48.4±2.6)岁;病程4-11个月,平均(6.9±0.9)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贫血、止血、防感染等治疗,对照组服用戊酸雌二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86)4mg,3次/d,出血停止后减少药品服用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10mg,1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值。疗效标准:治愈、缓解、无效。治愈:停止出血,排卵恢复正常,经期经量正常或减少至闭经;缓解:出血得到控制,经期经量基本正常;无效:出血未得到改善,经期经量未正常。有效率=(治愈例数+缓解例数)/50×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止血时间与完全止血时间比较

对照组开始止血时间(37.68±4.62)h,完全止血时间(50.21±6.73)h;观察组开始止血时间(21.65±4.81)h,完全止血时间(35.68±5.51)h。观察组开始止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996、11.812,P<0.05)。

2.2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对比、血清性激素水平

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H、FSH、P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对比、血清性激素水平(±s)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愈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常见于中老年妇女,以良性为主,围绝经期女性卵泡发育不稳定,对腺激素和性激素调节敏感度低,导致产生围绝经期功血[3]。处于发育中的卵泡不断的产生雌激素,但患者此时体内无相应的孕激素进行抵抗,导致子宫内膜不断增殖、增生,此外阴道出血不规律,出血量多少不一,会导致患者贫血甚至休克并产生相关妇科感染。

戊酸雌二醇具有雌二醇药理,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增生,有利于修复创面,从而达到止血效果[4]。米非司酮属于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作用甾体类药物,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卵巢,延迟排卵,诱导黄体溶解,降低雌激素水平。此外,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内膜细胞凋零,影响其生长,因而可用作治疗围绝经期功血[5]。本研究表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能有效增加治愈率,及时控制出血,减少患者出血量。其原因在于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能有效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数量,增加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有效止血。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有利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其能有效提升治愈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晶静,唐苗苗,董利琴,李亚俐.益气化瘀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性科学,2016,25(9):44-47.

[2]郑海萍,李国平,张雅丽.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6,25(5):45-47.

[3]董宪凤,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8):815-816,819.

[4]闫冬丽.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150-151,156.

[5]张伟凤.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宫血宁对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7):683-68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