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赵鑫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工人医院)300240

摘要:目的:分析利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4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运动量表情况都比对照组患者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理能够有效提高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影响

脑血管病是一种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治疗脑中卒的技术越来越高,死亡率降低,但是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损害。所以通过护理恢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讲探究综合护理对脑中卒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选择44例,纳入标准:患者被确诊为脑中卒并存在偏瘫或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首次发病;患者没有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患者没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性12例,有女性10例,年龄在56岁至79岁,平均年龄在(67.3±2.9)岁,脑梗死有11例,脑出血有11例;观察组有男性14例,有女性8例,年龄在55岁至81岁,平均年龄在(68.3±3.4)岁,脑梗死有13例,脑出血有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两组男女比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综合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为:1)心理干预:患者在面对突然地疾病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负面情绪,如担心、恐惧等。而且病发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会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影响治疗积极性和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通过鼓励或者安慰等方式帮助患者压力,通过向患者详细讲解脑中卒的病理知识,以及治疗和康复知识,减少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储备,而产生的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1]。通过向患者介绍治疗脑中卒的成功案例等方式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通过听音乐、阅读积极向上的书籍,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营造一个舒缓的治疗环境。2)康复管理:在患者接收治疗前,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平稳状态,且神经缺陷不再继续加重的情况下,观察24小时后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对良肢位的摆放,能够有效的防治患者出现痉挛[2]。主要涉及的治疗体位有:平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患者在康复护理干预的早期需要加强抗痉挛动作、腰腹和呼吸、以及健肢主动活动和肢体被动活动的训练。由于患者在病发初期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卧床,所以需要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卧床体位。对于瘫痪的患者,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通过肢体按摩帮助患者加强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疼痛,按摩时护理人员需要调节手法,从远端到近端,从轻柔到加重,然后在逐渐减少按摩强度。通过手法按摩后,需要继续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脚踝、脚趾、膝盖、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等进行活动,预防患者出现粘连和痉挛。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适当的进行针灸、运动治疗、推拿等配合治疗,增加治疗效果。在患者康复护理中期需要进行直立和行走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在康复护理后期,需要加强对患者手的功能性训练,提高手指活动的协调性,训练患者能够有效进行精细活动[3]。通过简单的拆分动作开始,逐渐加强训练难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患者出院前,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相关康复治疗的方法,了解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出院后能够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得患者的肢体功能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运动量表情况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相关数据统计用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对于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用表示,并通过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运动量表情况都比对照组患者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运动量表情况

3.讨论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脑卒中很容易诱发失语症和偏瘫等功能障碍。脑卒中偏瘫的恢复期主要在患者发病后的3个月至6个月内。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要在发病早期就进行康复干预,而且出院后还需要长期坚持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通过对比护理实验,研究了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护理效果。

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介绍治疗脑中卒的成功案例、讲解脑中卒的病理知识以及治疗和康复知识等方式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心态。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管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肢体训练,防治患者出现痉挛。对于瘫痪的患者进行定期体位变换,通过肢体按摩帮助患者加强肢体的血液循环。对患进行直立和行走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加强对患者手的功能性训练,提高手指活动的协调性,训练患者能够有效进行精细活动。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相关康复治疗的方法,了解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运动量表情况都比对照组患者高。

总而言之,综合理能够有效提高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加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董凤姣.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34-35.

[2]薛芳萍.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0):85-87.

[3]赵贵娟.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0):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