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郭伟成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郴州432500

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因为脑部血液供给出现异常病症的疾病,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从而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1】。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检查过程中,常用并且具有较高诊断率的方式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也是临床认可率较高的确诊方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快速成像、无创、多种重建技术的优势,其应用在脑血管疾病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并且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引导。相关研究表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确诊率也较高,并且具有无创性,能够在患者发病之前进行诊断【2】。本文就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7.1±6.1)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咳血、心绞痛、口齿不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扫描,要求患者呈仰卧位,现为患者进行常规的CT平扫,平扫之后使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扫描,使用适量的碘海醇造影剂为患者推注,注射剂量为100ml,注射过程中每秒3ml,之后进行动脉加强扫描,首先扫描一次,之后立即扫描一次【3】。之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的范围从患者胸廊开口到隔顶水平。将层厚设置为5mm,层距设置为5mm,螺距设置为0.984:1,管电压设置为120kV,管电流使用自动管电流。选择高压注射装置、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为350mgI/ml,从患者的肘正中进行静脉注射,主要的速度保持在3.8ml/s左右,剂量为80ml,使用Bolus-tracking技术监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根部,使患者闭气,使阈值>120HU延迟5s自动扫描。在扫描结束之后,使层厚设置为1.25mm,层距设置为1.25mm,进行图像重建。

之后对所有患者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将检查的结果作为患者病情诊断的参考依据,从而对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使用效果【4】。

1.3图像分析

通过三名或者三名具有较高资格的主治医师对所有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表示,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进行表示,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所有患者在通过数字减影血管检查之后,确诊脑内动脉瘤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据全部患者的33.3%;确诊为动脉静畸形的患者一共有8例,占据全部患者的26.7%;确诊为急性血管闭塞的患者一共有6例,占据全部患者的20%;确诊为Moyamoya疾病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据全部患者的10%;确诊为血管狭窄的患者一共有2例,占据全部患者的6.7%。为所有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确诊脑内动脉瘤的患者一共有11例,占据全部患者的36.7%;确诊为动脉静畸形的患者一共有8例,占据全部患者的26.7%;确诊为急性血管闭塞的患者一共有6例,占据全部患者的20%;确诊为Moyamoya疾病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据全部患者的10%;确诊为血管狭窄的患者一共有2例,占据全部患者的6.7%。本文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进行确诊,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大脑前动脉瘤患者多1例,两种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效率基本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3结果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危险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如果使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治愈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也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主要措施。在对患者治疗之前,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确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范围主要是在患者颅脑中,是因为脑组织功血不足导致的病症【5】。一般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主要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梗塞、脑卒中、脑中风等严重疾病,使患者出现偏瘫、头痛、口齿不清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实现脑血管疾病的确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其能够将骨和组织隐秘,只将血管病变进行呈现出来,成像较为精准及清晰。有相关研究表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6】,本文对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作为标准,结果表示,除了有一例大脑前动脉瘤没有检测出来之外,其他均被检测出来。在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之后,所有患者的病症都被检测出来,除了大脑前动脉瘤,其他病症的检测结果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相同,从而表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血管成像技术的主要优势就是其中具有引入对比剂,能够有效区别脑部病变及正常血管和栓塞部分及范围,方便了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其扫描的时间较短,有效降低出现伪影的概率,提高了成像的质量和水平。使用CT成像技术能够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一系列的重建技术相互结合,深入对图像进行处理,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将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应用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能够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野.脑血管疾病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2-53.

[2]陈鹏,崔红领,崔庆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7-58.

[3]赵永生.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

[4]刘建雄,林雅芳,曹代荣,等.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1-102.

[5]孙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3):199-199.

[6]何泽清,刘国庆,汪明全,等.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7):74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