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评估表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转运评估表在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李学技杜静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300192

急诊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是急危重患者收治住院的主要通道,而危重患者确诊前需要进行各种检查,相关研究指出高达44%的危重症患者需要外出检查或治疗[1]。临床资料显示,每天急诊转运患者最多可达50余人,与资料报道相一致。转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保证患者安全转运是急诊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急诊,安全转运包括护送患者住院、危重患者到相关科室检查、治疗,由于急诊科危重患者较多,尤其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评估不及时,不全面,很容易带来安全隐患。转运将患者置于一个移动的环境中,使原有复杂多变的病情进一步受影响,院内转运受到病情、仪器设备、药品以及转运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达31.3%[2]。重视转运,对转运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以《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3]为基础,结合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4]制定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应用于急诊患者转运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3月转运患者2699人,其中住院患者2390人,急危重患者检查309人。年龄为16-98岁不等。

1.2方法

全员培训并应用制定的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对转运患者实施评估后,确定转运级别及护送人员,确保安全转运,见表1。

表1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日期:转运时间:用时:转运级别:

携带物品:1.氧气袋;2.除颤器;3.气管插管盘;4.简易呼器;5.抢救药品;6.呼吸机(1级:无;2级:1;3级:1,2;4级:1-6)

护送人员:1.实习护生;2.辅助护士;3.一级护士;4.二级护士和医生共同护送签字:

备注:转运级别共4级,根据1、2、3项确定

1、MEWS评分:1级:0—2分;2级:3—4分;3级:5—8分;4级:≥9分

2、医疗资源占有:1级:0—1个;2级:2—3个;3级:3—5个;4级:5—6个

3、疾病指标:3级:符合1-4项其一;4级:符合5-10项其一。

2质量控制

由科内质控小组(包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及主管以上护士共同组成),对转运评估表每项进行考查,确定其临床使用价值,此转运评估表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完善。此外,科内质控小组负责调查每天是否存在转运问题及导致的并发症,并对每天转运评估表进行级别及转运时间汇总,分别归纳1-4级的患者人数及转运时间。

3效果

转运分1-4级,由MEWS评分、医疗资源占用和疾病指标三方面综合而确定,MEWS评分越高,占用医疗资源越多,病情越重,转运级别越高,携带物品种类越多,护送人员要求越高。确定转运级别:1级患者311人,用时920min;2级患者733人,用时2956min;3级患者1294人,用时8952min;4级361人,用时3989min。转运过程中有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阿斯综合征,但医护人员共同护送,携带仪器设备、药品齐全,给予即时抢救措施,复苏成功;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送住院,转运距离急诊抢救室约50米处时,突发呼吸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推回至急诊抢救室,但最终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按转运评估表正确评估,实施有效措施,均安全到达目的地,转运过程中无不良事件[5](管道不通畅、病情掌握不全、急救物品准备不齐全、发生呼吸困难及窒息、引起护理纠纷等)的发生。

4讨论

4.1统一转运评估标准,缩短转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裘文娟[6]查阅文献得出,使用一些类似于流程的清单可缩短准备时间,而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的建立亦如此。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应用后,医护转运患者有章可循,确定转运级别后,按评估表要求携带所需物品,医护只需熟练使用即可,缩短了转运准备时间。从本组材料可以看出,转运级别越高,所需时间越长,分析原因,主要用于和病房交接,重症患者交接项目多,耗时长。转运评估表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准备转运物品、药品最终导致的物品、设备准备不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

4.2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钟娟[7]等认为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与患者原发病有关,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肺栓塞患者转运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与转运评估后携带的物品、药品、运送方法和护送人员有关。而笔者所制作的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囊括上述相关因素,由此可见此转运评估的意义。本组材料中1例死亡病例,转运前未进行搬运,只更换监护仪为便携式监护仪,经科室质控小组分析讨论后得出,患者死亡由病情所致,与转运评估无关。医生护士在决定转运前必须认真评估转运等级,严格按照等级要求进行转运,避免以往转运工作的盲目性和个人经验主义,能够有预见性地做好准备工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3提升院内安全转运的理念院内安全转运理念不一,白洁[8]通过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认知调查得出,有15.19%认为没有必要接受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培训。此次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实施前,科室部分护士忽视转运这项工作,认为只不过短短几分钟而已,加之急诊工作存在突发性、群体性,且重症患者又相对集中,护士主要侧重如何快速分流,转运未被重视,存在一定风险。特别在就诊患者相对集中时,个别出现潜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陪检转运人员因能力有限导致转运途中观察处置不及时的情况。而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实施后,大家只需要按评估表逐项进行,迅速评估,准确分级,从根本上转变了大家的工作态度,提升对转运的认知程度。

急诊患者转运评估表的应用,规范护士对急诊患者的评估与转运,在转运前能够认真评估病情,预计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外出前备齐抢救用物,保证仪器性能良好;在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变医护转运的理念,对转运引起重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VoigtLP,PastoresSM,RaoofND,etal.Reviewofalargeclinicalseries:intrahospitaltransportofcriticallyillpatients:outcomes,timing,andpatterns.Journalofintensivecaremedicine,2009,24(2):108-115.

[2]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29.

[4]刘士方,朱月兰,樊小鹏,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68-70.

[5]陈秋风,郭奕萍.风险分级提示单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2):111-112.

[6]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8-61.

[7]钟娟,梁金清,袁丽秀.EICU病人院内转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616-1618.

[8]白洁.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认知及相关经历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30(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