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王继松

通道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500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腰椎推行性疾病;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而常用的治疗手段就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但是此类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阶段运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邻近阶段退行性病变程度也会加重,因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效果。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手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临床的重视,腰椎非融合内固定系统分为棘突间撑开系统、经椎弓根固定半刚性装置、经椎弓根固定动态稳定系统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装置[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进行研究,8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治疗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33~68岁之间。对照组中,有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34~70岁之间。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取仰卧位,采取常规的手术铺巾。在患者的腰后部的正中位置作一个切口,棘突旁逐层剥离后露出手术节段。采用常规的手段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可暂时用双侧金属棒进行固定,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单侧或者床侧的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以及椎管扩大减压处理[2]。实验组患者在椎管扩大减压处理完成后,测量长度后截取相应长度的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套管,将金属棒用绳索代替,将一侧的金属棒松开后,把绳索套入套管中放置在椎弓根螺钉上进行固定,用同样的连接方法进行测弹性装置。对照组患者在减压处理后,将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更换为PEEK棒动态固定系统,连接方法一致[3]。

1.3评价标准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患者的VAS评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改善程度越高。测量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间活动度(ROM)。椎间隙高度是测量椎间隙前方、后方以及中部的高度取平均值。椎间活动度是过伸拉椎间角数值减去过屈位椎间角[4]。

1.4统计学方法为两组患者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的VAS评分、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采用t检验,用(x±s)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存在极大差异则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分析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分析

2.2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以及ROM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以及ROM分析

3讨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常见的症状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以及退变性腰椎滑脱等。患者治疗初期都会选择保守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后都会选择手术治疗,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治疗的效果不错,但是采取手术后患者的脊柱结构会被破坏,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综上所述,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刘元彬,张智,郑佳状,等.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8,(7):1060-1062.

[2]李善庆,曾宪林,杨述华.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322-325.

[3]杜跃华.两种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2016,(12):38-40.

[4]张大鹏,强晓军.经椎弓根非融合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22):8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