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欧阳梅兰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343000

摘要:目的:观察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均给予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保护情况。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开展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社会功能

交往训练是一种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病态行为矫正的训练方式,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效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损害,因此,给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开展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效恢复[1]。鉴于此,我院特选取64例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给予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64例纳入研究,均在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58±4.29)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1±1.58)年;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8.69±4.88)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86±1.2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纳入研究的64例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①参与本组研究的所有护理人员均需参与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参与,保证所有人员可正确理解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流程,明确交往训练实施的规范性。②交往训练的四个实施阶段:a.评估阶段,时间为2周,干预方法: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以“共情、真诚、尊重、个体性”为护理的基本原则[2],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可信赖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身心状况、社会功能进行全方面的收集整理,与患者家属共同探讨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交训练计划,明确训练步骤与方法,确定期望目标与评价方法,并将上述内容编制成册以供患者及其家属参考。b、学习交流阶段,时间3周,每周3次,每次2h,可通过专题讲座、个别指导、分组讨论等方式,促进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3]。讲座内容主要为人际沟通理论、双相障碍相关知识、强调双相障碍对于社会功能的影响,交往训练的实施作用。重点讲解人际交往技巧的示范性训练,使患者可真正领悟交往训练的实际作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开展教学。每次讲座结束后组织患者进行小组讨论,彼此间交流学习到的内容,鼓励患者主动发表个人看法,引导患者掌握文明礼貌用语以及礼貌的行为方式[4]。c、模拟训练阶段,时间3周,每周3次,每次2h,可通过设计生活场景进行训练,例如通过“问路”与“购物”等场景,扮演不同角色,练习学习掌握的人际交往技巧,重点训练患者掌握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综合性表达方式,鼓励患者将所学习到的交往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d、社会实践阶段,时间4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安排患者独立完成陌生环境下的社交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自己的内心想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5],包括无异常、轻微缺陷、功能缺陷三个参数,社会功能保护有效率=(无异常例数+轻微缺陷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行X2检验,数据差异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社会功能保护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社会功能保护情况(n,%)

3.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境障碍疾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此病症的发病过程尚未有统一定论,多因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遗传因素与应急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双相障碍中具有重要意义。双相障碍缓解期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复发,维持患者良好的社会功能,是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因此,我院对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实施交往训练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交往训练是通过训练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患者正确抒发、释放自身的内心情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人际沟通技巧,掌握社会技能,从新视角重新认识自我,对自身行为进行审视,激发患者改善自身的美好意愿,逐渐将病态行为转变为正常行为,提高患者的自尊、自爱,并获取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关爱,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病情稳定。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开展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有效改善,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费惠慧,张蓉.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9).

[2]黄仕善,陶建青.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6,23(9):68-71.

[3]刘先梅.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1).

[4]柴濮政,陈刚,钱逸.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情境式交往训练的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11).

[5]赵海英.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与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