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BRCA1、EGFR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结直肠癌BRCA1、EGFR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黄羽黄克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宁市530023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BRCA1、EGFR的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结直肠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RCA1、EGFR蛋白的表达及Ki67阳性指数;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于BRCA1蛋白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于EGFR蛋白阳性组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增殖指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结论:BRCA1、EGFR蛋白表达缺失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BRCA1;EGFR;结直肠癌;增殖;凋亡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能够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在调节人体细胞的复制、遗传物质DNA损伤修复、细胞的正常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广泛表达于间质、上皮及神经等组织,其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分化、分裂、生长和组织修复等。有研究表明BRCA1、EGFR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2],而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EGFR蛋白表达与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BRCA1、EGFR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按阴、阳性分组,分别检测各组Ki-67指数及细胞凋亡指数,分析它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示临床预后及指导治疗。

1研究材料

1.1标本

广西中医一附院病理科2011年5月到2014年6月常规送检的直肠腺癌病理标本8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21-80岁。

1.2试剂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试剂盒为上海长岛生物技术公司产品;BRCA1、EGFR、Ki-67均为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为德国罗氏(Roche)公司产品。

2研究方法

2.1免疫组化检测

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为已知肺癌阳性切片,空白对照用PBS代替一抗。阳性标准:细胞内出现棕黄色颗粒,BRCA1蛋白(图1)和Ki67(图2)阳性定位于细胞核,EGFR蛋白(图3)阳性定位于细胞浆。细胞增殖指数(PI)是肿瘤细胞中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其计算方法为随机选取10个高倍视野(×400)),分别计算阳性细胞比例,取其平均值[3]。BRCA1蛋白和EGFR蛋白染色结果分4个等级,计数10个高倍视野(×400)内1000个细胞,根据阳性细胞比例确定阳性程度。判断标准:阴性(阳性细胞<10%),弱阳性(10%-25%),阳性(26%-50%),强阳性(>50%)。

2.2细胞凋亡检测

按照TUNEL说明书进行染色,阳性标准:细胞核内呈现棕黄色(图4),参考已有文献[4]标准判断染色结果。细胞凋亡指数(AI)是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其计算方法为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400),分别计算阳性细胞比例,取其平均值。

2.3数据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BRCA1蛋白阳性组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表1),EGFR蛋白阳性组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表2):

表1结直肠癌BRCA1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增殖指数的比较(n=80)

4讨论

结直肠癌是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径发生发展的结果,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失去平衡,是肿瘤持续生长的重要因素[5]。BRCA1是Miki在Hall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遗传连锁分析发现的,因此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而命名。BRCA1基因定位于17q21,约81kb,含有高达41.5%的Alu重复序列和4.8%的其它重复序列,含有23个外显子。BRCA1编码蛋白的N末端序列含有一环状结构域(ringdomain),能够与BRCA1相关环状蛋白(BARD1)组成环2环异二聚体[6]。BRCA1在多个重要通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维护基因组稳定性,其作用有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如果BRCA1基因结构发生改变,那么它抑制肿瘤发生的功能将会受影响。

有研究显示BRCA1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结直肠癌中逐渐下降,验证了在结直肠癌中存在BRCA1基因缺失;且肿瘤分化越差、Duke’s分期越低及有淋巴结转移者,BRCA1的缺失越显著,提示它的表达缺失可能导致抑癌功能失活,促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随着BRCA1蛋白阳性程度越强,癌细胞增殖指数越低,凋亡指数则越高,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表明BRCA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存在可能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而促进了凋亡。

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由原癌基因C-erbB-1编码,相对分子量为170KD,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短臂,其分子N末端可结合表皮生长因子(EGF),暴露于细胞膜外。通过不同形式的可变剪切产生多种特殊受体蛋白,从而在影响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丝裂源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酞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是EGFR蛋白活化的两条主要信号通路,还有非经典的JAK-STAT信号通路等。外来配体通过与EGFR结合使其磷酸化,产生二聚体使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如MAPK和PI3K等通路,产生生物学效应。EGFR蛋白广泛表达于间质、上皮及神经等组织,其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分化、分裂、生长和组织修复等,EGFR的异常与多种肿瘤有关。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EGFR过度表达或突变,如肝癌、胃癌、乳腺癌、头颈部鳞癌。高表达的EGFR通过对肿瘤细胞多个方面的调控促进肿瘤的进展,包括血管生成、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转移及抑制凋亡等。有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EGFR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越高,提示EGFR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有关,可以有效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随着EGFR蛋白阳性程度越强,癌细胞增殖指数越高,凋亡指数则越低,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表明EGFR作为一种原癌基因,其表达增强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抑癌基因BRCA1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功能,其表达低下或缺失可能促进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原癌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功能,其高表达可能促进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和EGFR的表达可以有效提示患者的预后。在结直肠癌治疗过程中,提高BRCA1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再表达,降低EGFR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MikiY,SwensenJ,Shattuck-EidensD,etal.AstrongcandidateforthebreastandovariancancersusceptibilitygeneBRCA1[J].Science,1994,266(5182):66-71.

[2]黄羽,黄克强.结直肠癌组织乳腺癌易感基因1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7,1(39):35-38.

[3]YasuhiroItoeat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ki-67LabelingIndexinPapillarryThyroidCarcinoma.WorldJSurg(2010):3015-21.

[4]韩静绮.ERCCI与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24-25.

[5]WestHL,FranklinWA,MccoyJ,etal.Gefitinibtherapyinadvanced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SouthwestOncologyGroupStudyS0126[J].JClinOncol,2006,24(12):1807-13.

[6]沈洁,谢觉醒,张卫中,等.散发性肝细胞性肝癌BRCA1基因D17S855位点的遗传不稳定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9):1059-61.

[7]徐光辉,李玉,叶胜龙,等.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1,38(4):315-23.

作者简介:黄羽(1982~),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肿瘤病理。

*通信作者:黄克强(1978~),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