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浅谈小学语文散文教学策略

郑瑞燕

吕梁市离石区长治路小学山西吕梁033000

散文这种文体的课文,在我们小学教科书中分布很多,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这充分说明这种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那么这种文体的课文究竟该怎么样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把这类课文中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下面我想结合人教版教材,谈谈我的思考和建议。

一、对散文文体的再认识

散文,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是不押韵、不重视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统称之为散文。按照时间的发展,散文可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目前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散文基本上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通常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散文,一般为狭义散文。这类散文依据其内容通常还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写人记事为本的散文,称之为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教材中《草原》、《槐乡的孩子》、《桂花雨》等。另一类是以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感受的散文,称之为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其着力点在于准确地使用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词句上。作者往往借助具象,将文中的景或物作为具体的情感寄托,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教材中安排得特别多,如《荷花》《燕子》《黄山奇石》《秦兵马俑》等。还有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称之为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在小学教材中不多。

二、散文教学应当采取的策略

(一)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涵咏

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在学生的读上多作思考。一是要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要通过朗读,把课文中那些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进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蕴藏在文字里面的韵味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精妙;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对那些抒情味极浓的散文,如《草原》《槐乡的孩子》《桂花雨》等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更有冲击力地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叙事散文,一般是夹叙夹议,读起来要舒缓、平稳;写景散文,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就要读出它的意境美;抒情味很浓的散文,由于作者情感的变化起伏,读起来轻重缓急变化不断。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在教学需要时,教师能进行示范朗读。三是要指导学生对经典的篇章,段落能熟读成诵,最后能背诵、积累。

(二)多在品悟语言上下工夫

教学散文,仅仅靠朗读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而增加积累。抓重点词句的理解。如《荷花》一课中,读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时,我让学生思考:这里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想出了“长”“伸”“挤”“钻”等词,继而我又引导学生比较赏析,用哪个词更为精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很丰富多元:有的说从“冒”字感受到白荷花好像争着要把自己美丽的身姿展示给人们看;有的说从“冒”字体会到白荷花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有的说“冒”字写出荷花的生命力旺盛,连这么密的荷叶都挡不住。在语言的欣赏玩味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琢磨,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中去,从而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之美,语言之美,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懂得了用词的精确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三)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迁移训练:1.有些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一个小练笔。2.有些课文,在写法上有特别之处,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设计。如学完《燕子》一文,可以让学生学习抓住燕子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写燕子活泼可爱的这种抓特点状物的方法,写一写身边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如《泉水》一文,第2—5自然段,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学生很爱读,细细品味,感受文体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泉水还会流过什么地方?”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教师可以提供这样的句式,让学生先说后写:泉水流到_________,看到______,泉水说:“________”。学生发挥想象,一些同样优美的句子纷纷呈现:泉水流过草原,嫩绿的小草照见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泉水流进田野,田野里的禾苗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们就能结出大大的谷粒”……学生通过这样的写话训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拓展了思路,领悟了表达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把握准不同散文种类的特点,把握它们不同的艺术创作规律,去探究和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却又扎扎实实,回归本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