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劳动保护措施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劳动保护措施与实践

李保玉冯涛吴文阳

(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本文以人为本,从输电线路施工一线出发,针对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人员在特殊环境中生命健康可能面临的危害与危险,提出了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该相关措施并在西藏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500kV线路工程中得到实践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高寒地区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保障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高寒地区;人身保障;生活保障;劳动防护;应急措施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充足的电力供应,这也推进了输电线路工程的快速建设。输电线路施工因其野外施工的特点,施工现场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从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到人迹旱至的疆、藏边陲,无不活跃着电力工人的身影。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提高,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输电线路施工建设者的足迹已经深入到了施工条件和自然环境最为特殊的高寒地区,而输电线路施工人员在高寒地区特殊环境中生命健康所面临种种危害与危险亟待妥善解决。本着以人本的原则,如何做好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的的生命健康保障显的尤为重要。

1高寒地区的界定与施工环境特点

1.1高寒地区的界定

所谓高寒地区,高“是指海拔高”,寒“是全年的平均气温低”,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我国以“高寒”为特征的地理区域是青藏地区,本文所指的高寒地区主要是指青藏高原地区。

1.2高寒地区的输电线路施工环境特点

(1)气候环境特点: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高”和“寒”,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全年低温少雨,局部地区雨水丰沛、雨季长(如林芝地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在青藏高原主要的气候环境特点为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强降雨和暴雪。

(2)自然环境特点:工程所经区域大部分处于高山大岭和高原草甸,线路均沿高海拔山地走线,地形起伏剧烈,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线路相对高差大,斜坡陡峻,岩石风化强烈、岩体破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和崩塌为主。

(3)劳动卫生环境

高寒地区氧气稀薄,空气含氧量最低仅有内地的50%左右,人员极易诱发各类高原综合病症。此外,人员反应及肢体的灵敏度下降,不仅施工人员劳动降效严重,而且极易诱发安全事故。

2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劳动保护措施

根据高寒地区施工环境的特点,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结合基层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相关方法,本文将从人身保障、生活保障、劳动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采取相应保障措施,以确保高寒地区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1人身保障措施

(1)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做好高原医疗卫生保障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有效降低危害程度,保障施工人员的生理健康。

在高寒地区高海拔、低氧、低温、大风和强烈的太阳辐射等工作环境下,人体对氧的摄人量减少,可引起缺氧而出现胸闷、心悸、头疼、头晕、失眠、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慢性或急性高原病,严重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高寒地区施工应加强高原医疗卫生保障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做好人员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生理健康。

(2)严把施工人员的准入关口,加强上线前的体检、习服,建立施工人员健康档案。

通过体检严把施工人员身体关,杜绝高原疾病的潜在发生。习服能缓解参建者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的不适,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逐步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全面、准确地掌握参建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高原病零死亡、零伤残、鼠疫及重大疫源性疾病零传播”总目标的实现。

(3)建立轮休下线制度,上下线前进行体检。

考虑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避免心肺功能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外来施工人员不适宜在高寒地区长期作业,应进行每3个月一次轮休,最长期限不宜超过5个月。

2.2生活保障措施

(1)建立生活保障组织机构,落实好管理责任,施工单位要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生活保障工作的综合事务、物资采购与配送、项目部基地服务与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责任。

(2)施工营地搭建务必选址安全,办公及生活用房要远离塌方、泥石流、滑坡、洪水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易发区,野外住宿区还应做好防止野生动物入侵等相关防护措施。

(3)加强生活保障物资供应,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且安全卫生可靠。高寒地区地广人稀,大多地域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无法满足大量工程施工人员生活需求,大量的生活物资需外购,运输周期和在途、在库时间过长,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难已得到保障,施工单位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做好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

(4)确保参建人员的生活保障,要做到给施工人员提供“三热”“三有”食、宿标准,确保每餐有热菜、热饭、热汤;住宿有安全的房屋、板房或帐篷,有床和被褥,有防寒保暖设施。每餐必须是热菜、热饭、热汤,送往施工班组的饭菜,应采取保温措施。禁止烹饪变质、腐烂食品,特别是肉类、鱼类食品必须保持新鲜。禁止使用“三无”及过期食品、调味品等。餐具必须每餐进行消毒,没条件用消毒柜的应用开水煮沸15分钟以上。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做好驻地及现场的火灾、煤气中毒、盗抢的预防工作。

2.3劳动保护措施

(1)抓好劳动保护教育培训工作。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增强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的知识与技能。

(2)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劳动防护用品不可少,认真抓好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情况。一是确保劳动保护经费的足额提取,保障劳动防护用品足量的购买与发放;二是规范配备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符合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规范配备给施工人员,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真正发挥劳动保护用品在施工防护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深入生产一线,实际查看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及使用情况。

(3)抓好劳动保护隐患排查工作。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开展隐患排查,杜绝事故苗头。施工现场每月至少进行1次专项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完毕。通过隐患排查的整改和提高,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推动施工现场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增强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2.4应急保障措施

(1)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抓好应急预案演练。为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有备无患,根据高寒地区施工区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使之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并做好应急预案演练。通过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对劳动保护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把劳动保护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2)积极处理应急情况,落实好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各参建单位要与施工区域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好地震等不可抗力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主要做好生活物资及救灾物资的储备与发放。因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遇地震、严寒、干旱、泥石流、塌方等灾害情况时,各参建单位要结合高寒地区实际,储备10天的生活物资和有效储备量,夯实劳动保护突发事件的物资基础,将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5其它措施

将施工班组劳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施工评价考核,有声有色的开展劳动保护竞赛工作,调动全体施工人员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营造“比、学、赶、超”的施工氛围,促进劳动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3500kV藏中联网工程劳动保护措施应用实例

3.1藏中联网工程施工环境概况

本工程所在地属藏中高山、高原地貌,沿线均处于高海拔、低气压、缺氧、严寒、大风、强辐射和高原疾病猖獗等区域。空气含氧量最低仅有内地的50%左右,人员极易诱发各类高原综合病症。工程所经区域大部分处于高山大岭,线路均沿高海拔山地走线,相对高差一般在300-1500米,地形起伏剧烈,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线路相对高差最高达2000米,斜坡陡峻,地形坡度一般在35°-65°左右,岩石风化强烈、岩体破碎,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施工劳动保护压力巨大。

3.2人身保障措施应用

(1)建设单位拿出专项资金投入到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采用指挥部统一指挥,指挥部医疗后勤部归口管理,医疗保障单位四川电力医院分工协作,一、二级医疗站、各参建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

(2)严把施工人员入口关,贯彻落实不体检、不习服、不上线制度。

(3)对所有施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血压、心率、血氧浓度等健康参数进行监测统计,关注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并计入健康档案。不合格的人员拒绝上线并予以退场。

(4)为保障施工人员身心健康,施行轮休下线制度,每3个月强制下线轮休,并在上下线前进行体检。

应用效果:自工程开工一年多来,人身保障措施有效应用,人员健康档案资料完善,施工现场未发生一例高原病及其并发症,人身保障措施应用效果良好。

3.3生活保障措施应用

(1)建立了以项目部为主导生活保障组织机构,并指定一名生活保障专职人员,负责项目部生活物资的统一采购,并负责协调联系专业物资配送单位为各施工班组采购物资与远程配送。所有生活物资的采买均在正规粮油超市统一采购,生活用品质量有保证,数量供应充足。

(2)为保证现场施工人员能吃到热饭、热菜,喝上热水,项目部为施工班组采购了400余个保温桶,用于现场送饭送水,有效保障了上山作业施工人员的饮食。

(3)施工班组的施工营地、驻地的选址由项目部统一把关筛查,排除存在地灾隐患场地,确保施工驻地安全。现场由指挥部组织的专家开展地灾隐患排查3次,项目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15次,有效的杜绝了施工营地驻地的地灾隐患。施工营地、驻地在条件在许可的地方优先租赁民房,条件不许可的地方项目部统一为施工班组发放了加厚棉质帐篷用于驻地搭建,共发放棉质帐篷420顶。临时搭建的营地四周用铁丝网进行隔离,防止野生动物侵扰。为防止一旦发生意外,相互没有照应,施工现场不允许一个人住一间宿舍。施工人员住宿每床按照不少于2-3平方米的生活空间进行设置,每床配置8-10斤被褥(含垫被),床面离地面不低于30厘米,禁止地铺现象。施工营地消防设施备置齐全,厨房由采钢瓦搭建,有专门的炉灶和排烟措施,防止火灾发生。严禁在房间内生活取暖,并配置了CO报警装置,避免煤气中毒事件发生。

应用效果:施工人员生活用品得到充足供应,人员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驻地选择和搭建安全可靠,未发生地灾、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等事件。

3.4劳动保护措施应用

(1)编制并印发《入藏攻略》和《藏区施工安全口袋书》3000余册,使安全施工劳动保护观念深入人心,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意识。

(2)足额投入劳动保护资金,购置足量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并由专人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买与发放,建立购发台账,做到出入明了。

(3)每周由安全员组织开展例行劳动保护隐患排查,每月由项目经理带队开展不少于1次的专项检查,通过多频次的排查、整改,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意识,提高自觉性,有力的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

应用效果:劳动保护宣传到位,劳动保护用品购发清晰,确保了劳动保护用品用到施工现场起到保护效果。隐患排查整改治理到位,未发生因劳动保护不到位的安全事件。

3.5应急保障措施应用

同当地政府建立了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确保应急事件发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帮助政府进行了大型山体崩塌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理火灾事件。项目部和施工队持续保持应急物资的储备,储备数量满足10天的生活物资需求,以应对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而造成的物资短缺。

应用效果:曾3次参与当地政府的应急事件联处理,应急体组织构健全,保障体系运转正常。

3.6其他措施应用

项目部编制了劳动竞赛方案,并已开展了2次的劳动竞赛评比,为表现优异的施工班组进行了奖励。

应用效果:极大提高了施工班组劳动保护的积极性,整体提高了劳动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修正.

[3]国家电网公司藏中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关于印发《藏中和昌都联网、拉林铁路供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通知.藏中联网指挥〔2016〕16号.

[4]于永中李天麟等.高原劳动卫生与劳动保护问题的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第1卷第3期).1979年12月

作者简介:

李保玉(1984),男,工程师,本科,从事输电线路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

冯涛(1988),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输电线路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

吴文阳(1993),男,技术员,大专,从事输电线路施工与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