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手段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高校信息化教学手段浅析

王操

北京华文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涉及人的信息化、教学媒介的信息化以及组织管理的信息化。如今,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改革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回顾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当前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教学手段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工作内涵逐渐发生新的变化,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及时转变教学管理思想,勇敢地迎接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地,在高校教学管理领域,信息化的实现程度关系到学校整体实力的构建。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包括教师的信息化和学生的信息化。主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教师借助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等方法组织起来的系统过程,是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现状

高校教学信息化工作成就斐然,但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信息化教学在深入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下。

(1)教学管理思想陈旧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高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涉及了全方位的教学管理。目前,管理的内容方面,只关心局部,缺乏对大局的把握;在管理上面的投入重视硬件,忽略软件。以上方方面面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缺乏主动性的发挥,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将会停滞不前。在教学管理的观念上,人们常习惯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依旧用陈旧的方式来建设信息以及交换和管理。

(2)信息管理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在平时教学管理中,信息的采集、整理、以及处理和发布等依旧用手工作为传统的主要信息管理的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对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并没有普遍使用,大半管理人员仍然只会操作简单的文字和处理报表。

(3)硬件设施陈旧

目前,许多高校重视教学和科研资金的投入,而对教学管理的硬件配套设施还停留在能用就行的层面,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更新,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处在低效率运行状态,不能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这种落后的硬件配套设施必将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高校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的不同,致使许多部门的信息难以整合。另外,一些高校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在管理方式上,习惯用传统方法进行信息交换,对信息技术手段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同。也没有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管理软件,使得管理信息化工程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信息化教学管理处于滞后状态。

三、高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对策

(1)强化信息教学管理观念

教学管理上的创新信息化,必须做到主体对于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理念、以及方法方式上来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在这个以知识和经济时代发展的今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应该做到借鉴吸纳国家内外的教学管理上的改革和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一条与知识经济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新路。

全面推动教学信息化管理观念。人才培养板块理念的加强:注重培养扎实的基础、复合类型、宽口径方面、可以创新的高素质类型的人才;把同时与专业教育放在同一平面,在人才培训的整个过程里贯穿素质和创新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灵活的选取方法,将人才培养的模式丰富化,其改革应该落实到教学的模式、课程的体制安排、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它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们注重分析与获取处理信息和自己去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全面的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和终身学习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为了适应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需求。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需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信息管理能力的训练,加强考核;教学管理人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计算机、多媒体等方面的知识,熟练驾驭现代信息技术;对新进入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进行信息素质考核,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更新教学管理的硬件设施

教学管理硬件设施的落后不仅束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信息资源流动不畅、管理效益低下。为了使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能够高度共享,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质量,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更新落后的教学管理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使教学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4)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面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有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条件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软件的开发。

教学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变更信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各所高校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模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必须要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符合和适应本校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便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与,提供尽可能多的建议和信息,并且要有专人将所有的信息系统化,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专门人员对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试,随时根据具体需求对系统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结束语

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工作,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符合客观教学规律,是日后教学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它在整个学校的综合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无论采用哪种信息传递方式,将教学信息资源有效传递给学生,都是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2]牛丽丽,吴昊.论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1(31).

[3]邓慧,高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专业化素质的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