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分析

李邕善

李邕善(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广西南宁530012)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慢阻肺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选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慢阻肺受累器官及其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发生于61~70岁;肺功能衰竭发生率高达86.11%,明显高于其他器官衰竭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肺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16.67%也高于其他器官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功能衰竭器官数目越多,患者病死率越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因,受损脏器数目越多,受损程度越严重,病死率就越高。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18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是一种常见的能预防的疾病,其显著特征是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通常伴有气道和肺内一些由于有害颗粒(气体)所致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增加[1]。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现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将我院COPD合并MOF(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5~78岁,平均(66.8±1.2)岁。

1.2诊断标准

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慢阻肺住院患者,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MOF诊断标准为:①呼吸衰竭:紫绀、呼吸困难、严重低血氧;②心力衰竭:有左右心衰竭表现或严重心律失常;③脑功能衰竭:意识障碍及非血管意外或感染所致的脑病;④肾功能衰竭:尿少甚至无尿,尿素氮大于14.3mmol/L,肌酐大于178μmol/L;⑤肝脏功能衰竭:血清转氨酶水平上升2倍以上,血清中胆红素水平大于34.3μmol/L;⑥胃肠道功能衰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⑦血液系统功能衰竭: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年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慢阻肺合并多功能脏器衰竭多发于61~70岁年龄段(63.89%),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段例数(n)百分比(%)

A组(55~60岁)513.89

B组(61~70岁)2363.89▲

C组(70~80岁)822.22

注:1)▲与A组、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不同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情况36例入选患者中肺功能衰竭31例,心衰竭20例,脑功能受损16例,肾功能受损9例,胃肠功能受损7例,血液系统受损1例,其中肺功能衰竭发生率86.11%明显高于其他器官受累率,且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16.67%高于其他器官衰竭病死率,但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不同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情况

受累器官例数(n)受累率(%)病死数(n)病死率(%)

肺衰竭3186.11▲616.67

心衰竭2055.5625.56

脑功能受损1644.4412.78

肾功能受损925.0025.56

胃肠功能受损719.4412.78

血液系统功能衰竭12.7800.00

注:1)▲与其他器官受累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脏器衰竭数目与病死率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脏器衰竭数目越少,病死率越低。衰竭器官数目达到4个及4个以上时,病死率明显升高,且与衰竭器官数目小于4的患者病死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脏器衰竭数目与病死率关系

脏器衰竭数目(个)例数(n)发病率(%)病死数(n)病死率(%)

21233.3318.33

3822.22112.50

4822.22450.00□

5513.89360.00□

638.333100.00□

注:1)□与2个、3个脏器衰竭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前,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中的第4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COPD患病率达8.2%[3]。在发病率如此高的前提下,慢阻肺若得不到及时的有效控制就会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感染、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而累及其他脏器,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MOF指的是两个以上脏器因严重感染、手术、失血等应激状态下发生衰竭的现象,其病死率非常高。慢阻肺发病诱因较多,包括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4]。其中环境因素包括:①吸烟是COPD重要诱因。吸烟者肺功能异常率较高,FEV1下降率较快;②职业性粉尘与化学物质(烟雾、工业废气等)浓度过大或接触过久时,就可能诱导COPD发生;③空气污染,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化学气体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产生细胞毒性作用[5];④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加剧COP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研究中36例患者中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其后依次为心、脑、肾、肝、胃肠和血液系统,同时研究分析还发现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高于其他器官衰竭患者,衰竭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目前,临床上防止COPD并发MOF的主要方法是选择高敏感性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护其他器官功能。综上所述,慢阻肺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最先累及肺功能,肺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最高,且病死率随衰竭器官数目增多而上升。

参考文献

[1]李淑敏.慢阻肺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116~117.

[2]申淑文.50例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J].中国营养保健,2012,(5):902.

[3]王永碧.3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94~195.

[4]鲍士英.老年肺心病病房多脏器衰竭28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4):332~333.

[5]姜红艳.肺心病并发多脏器衰竭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9,13(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