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孙清蕊王富强肖明娟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血站(化工路95号)453000

摘要:血液采集环节是采供血业务流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血站的整体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献血员再一次进行献血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所采集血液的安全有效性。本文浅析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大限度地保护供血者的健康和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

关键词:血液采集;问题;对策

1.引言

采供血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就是采血环节,它影响血液采集过程成败。静脉采血是一项重要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既要有熟练的技术,又能对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判断和处理。血液采集过程中,采血人员对献血者的及时、正确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献血者的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利于调动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工作的顺利发展。

2.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采血工作者由于其自身临床经验的缺乏,静脉穿刺技术尚且欠佳或采血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穿刺失败、穿刺静脉选择不当、穿破血管、采血部位血肿、血管痉挛和血流不畅引起针头堵塞等这样的问题。

2.1采血反应

由于强烈刺激而引发迷走神经亢奋,出现短暂性脑供血障碍的采血反应是才学(采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的问题。影响采血反应的因素主要有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疼痛因素和体心理因素。

有些病患或者(此处红字删掉不要)献血者由于个人体质虚弱较容易发生采血反应或者当他们处于饥饿或者疲劳的状态时采血反应也较容易发生。

2.2标本溶血

血管较细或者血管弹性差会引发标本溶血,这不仅造成血液浪费,还会增加病患(献血者)的痛苦。标本溶血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在以下情形:(1)在采血过程之前,拍打和挤压血管的力度过大,使得穿刺以后血液流入试管过慢,从而引发溶血(此处(1)删除)。(2)(1)当试管内负压较大时,血液射向管底的速度太快,引起机械性的溶血。(3)(2)过大的采血量需要采血的时间过长,(增加试管外放时间过久)导致溶血的发生。

2.3血流不畅

在采血过程中,插针的位置不好或者止血带扎的过紧都会影响静脉中血液的流动,造成血流不畅。当针头的前端从血管中滑出或者针头与血管壁紧紧贴合会导致血流不畅。此外,针头的后端与试管壁紧贴时,试管壁会对血液造成挤压。如果病患(献血者)具有低血压或血黏度较高的症状,在采血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血流不畅的现象。

2.4静脉炎

由于年龄等自身因素、针头在血管中翻转、针管中出现负压及护理(采血)人员拔针不规范等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静脉炎往往伴随着血管的这种机械性损伤而发生。

2.5局部瘀血

采血完成后,病患(献血者)的插针处往往会出现淤血。一方面这是由于病患自身血管的弹性差、凝血功能差或患有紫癜使血小板减少等这样的疾病,导致病患(献血者)采血(献血时)易发生淤血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病患(献血者)自己不注意,在拔针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者负担较重的东西,会压迫插针处的血管,这种做法都加剧发生瘀血现象。此外,采血完成后如果对插针处按压不当,将使针眼处的血管中血液向外流,如果用一个手指头按压针眼,可能导致淤血现象的发生;或者,供血者在拔针后按压针眼处的时间过短,或穿着的衣服过紧,均会导致瘀血的发生。再者,由于护理(采血)人员的护理(采血)技术较差,在插针时找不到血管,用针头反复地穿刺血管或改变针头的角度,使血管血管严重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瘀血现象。

3.解决采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采供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思想素质的提高是解决采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医疗单位应做好采血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那些年轻经验不足的护士要加强岗位培训,在采供血工作中严格遵守采血操作规范,并注意在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静脉穿刺的技术经验,并及时请教有经验的(采血)护士,对那些没有把握的静脉穿刺,在那些有经验的医护(采血)人员的她们的指导下进行穿刺,尽量做到一针就穿刺成功,减少病患(献血者)的恐惧心理。

采血护士应注意加强静脉穿刺的训练,从而使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符合护理要求。在对病患(献血者)进行插针时,首先要看清楚静脉走向,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较粗、较直、饱满、充盈的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处没有被水沾湿。然后,再依据血管的充盈程度,选择正确的穿刺角度进行插针,注意不能探索性的进针,尽量做到采血时一针成功。采血人员不但要有熟练地操作技术,还要有对患者检验结果高度(献血者)负责的责任感,对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

在整个采血过程中,采血护士应注意观察血流速度,若发现血流不畅,应及时查找原因,比如,若穿刺成功后因针头紧贴管壁而出现血流不畅的现象,只需调整针头的位置,保证血流通畅。同时,采血人员(采血护士)应认真检查避免安全盖发生松动和试管出现裂隙。有些供血者(献血者)由于血管细、弹性差,采血护士注意不宜用力握拳(?)止血带,不要用力地拍打和挤压静脉血管,改用按摩或热敷的方法,使血液沿着管壁流下,避免出现机械性溶血现象。在插针时,注意避免针头滑动翻转损伤血管内膜,拔针时将迅速向下按压棉球,避免先按后拔时针头斜面对血管的损伤。

与此同时,在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冷淡的态度和生硬的语言,容易引起病患(献血者)来的各种反应。所以,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应注意与病患(献血者)进行主动交谈流,转移病患(献血者)的注意力,消除他们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从而确保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拔针时,采血人员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供血者献血者在拔针后能采取正确的按压方法,用中间三个手指压迫针眼处,避免采血部位的出血。

3.2创造良好献血环境

采血时医院(此处红字删除)应该提供宽敞、明亮、整洁、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在天气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采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使整个采血工作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顺利进行。采血进行之前,要仔细了解供血者献血者的身体状况,给予供血者献血者体贴的服务和关心,并且注意仔细观察供血者(献血者)的面色和神情,重点观察那些身体偏瘦、身体素质较差、精神状态高度紧张的人,同时做好各种采血技术工作,减少病患(献血者)的疼痛,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

3.2选择合格的采血器材

选择合格的采血器材是采血前必须要做好的工作。采血护士应认真检查采血袋有没有霉点,异物,破裂,抗凝剂是否浑浊等,确保采血导管没有打折、没有粘连,保证采血针头没有发生堵塞和变形,从而确保采血过程能使用合格的采血器材。

4.结束语

血液的采集都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应按照标准的规程操作,减少供血者(献血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血工作人员在提高自身操作技术的基础上,应注意加强思想素质的的提高,对待供血者献血者应做到和蔼、耐心,同时注意加强质量意识的培训把血液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保证采供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孟宪华.浅谈护理在献血过程中的作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罗庆峰,余风秀等.浅谈采血过程中“一针”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3]程完英,邹玉梅.采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04)

[4]王军.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2(05)

[5]和春芳.浅谈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