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在微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设计心理学在微信中的应用

陆越杨书强王志炜唐菊

(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4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微信是中国目前普及度最广的即时通讯工具,截止到2018年,微信的日活跃用户量达到了10亿,已经超过了月活用户量8亿的QQ。就连刚刚诞生一周年的微信小程序也有将近60万个并且拥有2亿的日活用户量、覆盖逾100万开发者和2300个第三方开发平台。微信的特点是简洁、易用、好学,即使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少许学习就能上手,成功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设计心理学的功劳。下面将以设计心理学角度一一论述微信设计的合理之处。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微信;应用

引言

设计心理学设计的用户界面能给人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国内用户量最大的APP就是微信,本章将以它的功能设置与界面设计为出发点,分析微信在设计心理学中的应用,发现微信在界面中的设计细节,为其他APP的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价值。

1设计心理学课程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的一门关于设计应用的一门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作为设计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设计师只有在把握人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才能通过意识作用进行设计创作,从而使设计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力图使学生了解设计创作中所应用的心理学知识,并利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指导设计活动,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设计作品。

2马斯洛需求层次在微信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是非常著名的设计心理学,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的论文里提出的。是指人在生活中,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直到生活最高层次的阶梯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2.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人在最初要首先满足衣食住行,因为这些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推动人向前发展的首要动力,如果一个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就不会考虑更长远的事情。微信从三个方面去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第一,微信在“我的钱包”类目中可以看到微信与“蘑菇街”、“美团外卖”、“生活缴费”、“滴滴出行”合作,通过买衣服、订外卖、日常缴费与线上打车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第二,微信积极发展微店,微店主打人人都可以开店的口号,而售卖的内容更是由广大的用户群体去决定,类目非常广泛,更覆盖了使用者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第三,微信积极扩大线下支付的影响力,微信与众多线下商家联合,通过“扫一扫”、“收付款码”使消费者在线下消费一天可以在不带现金的情况下满足几乎所有需求。

2.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人在满足生存要素之后提升安全心理要素的阶段。用户在使用手机APP时最害怕隐私泄露和金钱丢失。保护用户隐私是开发者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迄今为止有很多不良开发商却以出卖用户的数据进行盈利。微信在保护用户隐私上专门推出了《微信隐私保护指引》并说明只会在用户的同意下才会收集、转让用户的个人信息。在用户使用微信过程中可以关闭“附近的人”、“摇一摇”、“允许对方通过手机号/QQ号搜索到自己”等功能。具体在“朋友圈”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关闭“朋友圈”功能,或者针对部分“好友”进行“对方不可见我朋友圈”等功能设置。如想换手机登录或者登录许久未登的账号也会面临一系列的认证,虽说用户会抱怨繁琐认证,但是无疑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并且降低了盗号的风险,避免了用户不必要的损失。微信对手机支付也做了一道道屏障,手机支付是与用户的银行卡相互绑定的,钱财的丧失会导致用户对APP信任感降低,所以微信保护用户的钱包就变得尤为重要。微信里可以设置进入钱包的图形码、支付时又有支付密码或者指纹密码作为支付的一道道保险,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安全感。

2.3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指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认为,人们在满足安全感之后会追求再上一层的心理感受,人们希望自己有朋友、亲人、爱人等,其中有秘密分享者、有交流情感思想的人,而这一项需求的满足也是微信最初设立的主要功能,也就是即时通讯,人们可以任何时间在微信上进行聊天,分享自己感受,也能通过朋友圈看到好友的动态,相互点赞,形成“快”社交,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的海外版用户也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世界上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有微信电话、微信视频正在进行,使微信变成一个“日不落”应用。

3格式塔心理学在微信中的运用

格式塔来源于德语的“Gestalt”,意思是“完形”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指的是人们在看待物体时在视觉上有自动补全的倾向。

3.1接近性原则

接近性原则是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让我们判断它们是否是一组的元素。微信的“发现”页面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朋友圈是作为独立的一条出现的,与下面的“扫一扫”有60px的灰带距离,而“扫一扫”与“摇一摇”两个项目之间的距离是0px,并且只有1px的灰线作为简单分割,由此看来,相似性功能放置成组,与其他类别相互区分。

3.2相似性原则

接近性原则是指人在视觉上会将相似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物体自动归纳为一致的元素,形成统一的整体。在微信里的“通讯录”页面里,“新的朋友”、“群聊”、“标签”、“公众号”分别是对朋友和公众号进行添加与设置的,四个功能的图标都是白色图形,单色反底,图标设计风格也是一致的,给用户感受到四个功能的一致性,反底颜色略有不同又显示出4个功能具体偏向不一样。

3.3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是指视觉上人对物体有一定的延伸性。微信的即时通讯页面里最后一条只显示部分消息框,而视觉系统就会告诉使用者,下拉还有其他消息,使用户有向下翻阅的欲望。

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微信中设计心理学的应用中发现,微信在功能的设置上参考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表达的人从基本层次需求到较高层次需求的变化,所以微信功能与人的需求丝丝相扣,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综上所述,微信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掌握使功能之间互不冲突,视觉上也给人以清晰的使用感受。当然,以上的心理学原则并不是只有微信使用,本文只以用户规模大的微信为例进行阐述,使人们更好地理解设计心理学。作者同时希望更多的APP开发者以微信为榜样,做好用、易用的APP设计。

参考文献

[1]崔晶.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同济大学,2014.

[2]谭明铭.视觉心理学在视觉传播设计中的应用及互动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6(2):172-17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陆越(1999.08-),女,职称:学生,山东省乐陵市人,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

第二作者:杨书强(1997.02-),男,职称:学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

第三作者:王志炜(1996.05-),男,职称:学生,辽宁省人,电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

第四作者:唐菊(1996.04-),女,职称:学生,黑龙江人,单位: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