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28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监测

万芳袁选波陈孝进

万芳袁选波陈孝进通讯作者兴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700

【摘要】目的了解县级医院肺炎链球菌(SPN)的临床分布、标本来源和耐药特征,为基层临床医生经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28株肺炎链球菌菌株,利用珠海迪尔公司DL-96strep板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MIC法),同时采用迪尔鉴定系统本身提供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检出率为7.1%,未检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监测结果显示,SPN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75.0%-96.4%,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都有很好的敏感性,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基层医院SPN的耐药谱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本院自已的耐药性监测资料进行抗感染经验性治疗.【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3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38-02

肺炎链球菌可从呼吸道或血流入侵机体内,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同时也是中耳炎、鼻窦炎、菌血症、脑膜炎的重要致病菌[1].近年来,随着多种广谱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导致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呈急剧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PRSP也成为了当前热点耐药菌之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SPN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点,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12月全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8株SPN,旨在更好地指导基层临床医生针对SPN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28株SPN全部来自本院2014年1—12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1.2仪器与试剂:全自动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购自珠海迪尔公司,哥伦比亚血平板购自郑州贝瑞特公司.1.3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将临床送检标本接种哥伦比亚血平板,置5%CO2环境孵育18-24小时后,挑取血平板上细小、圆形、中央呈腋窝状、ɑ溶血菌落,或者湿润的粘液性菌落,Optochin试验阳性,用DL-96Strep板条做进一步鉴定和药敏试验(MIC法),药敏结果判断按照CLSI2013年版标准执行.质控菌株:肺炎链球菌ATCC49619.1.4统计分析:由全自动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提供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菌株分布:28株SPN菌株分别来自于痰液、分泌物和穿刺液,其中内科17株、五官科9株、儿科1株、ICU1株.见表1.

3讨论

肺炎链球菌为口腔和鼻咽部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3],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在75%以上,呈高水平耐药趋势,与乔斌等报道的耐药性监测结果一致[4].临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应暂停上述药物对SPN的临床应用.对头孢呋新的耐药率为41.2%,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应当慎重经验用药.数据显示,PNSP的检出率为7.1%,这与李海蓉报道的52.5%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5].目前青霉素仍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SPN感染的首选药物.除青霉素以外,我院检出的SPN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也可作为除青霉素以外的抗菌治疗首选药.但对头孢吡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出现了30%以上的PISP检出率,呈现了敏感性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由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在县级医院临床上很少使用,所以目前暂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SPN.目前,对SPN的很多耐药机制研究已经作了大量公开报道,SPN对青霉素的耐药主要是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壁高分子量PBP结构改变,减弱了SPN与抗生素的亲合力从而产生耐药.SPN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主要是通过核糖体靶位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也存在核糖体突变机制.当其耐药表型为MLSB时,即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霉素B同时存在交叉耐药.这可能也是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遏制SPN耐药的不断上升趋势,针对SPN的耐药现状,基层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在加大硬件设备投资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不断加强和临床医务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指导他们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提高标本送检的合格率.从我们的监测数据来看,青霉素仍然是当前治疗SPN的首选药物,但由于青霉素价格低廉,抗菌谱窄,目前有部分医院已没有青霉素可供使用,这也违背了抗生素应用的最基本原则,所以医院和药品供应商应该保障青霉素的充足供应.近年来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会对儿童软骨发育造成损害[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它们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也会对降低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前严峻的耐药现状已为人类敲响了警钟,降低和阻止细菌耐药的发生关系着人类发展的未来,更是摆在大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医院和广大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一起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微生物学家要不断深入研究SPN的耐药机制,共同为遏制不断上升的细菌耐药率作出自己的贡献.参考文献[1]张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J].医药论坛,2011,32(12):709.[2]蒋圣灿.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构成及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中国医药指南[J],2012,10(20):487-488.[3]周庭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8.[4]乔斌,李艳,汪明等.2009-2011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医学综述,201,19(10):1859-1860.[5]李海蓉.204株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111.[6]李海永,邢莉.氟哌酸对儿童骨关节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2003,16(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