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 2

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郭惠潘建萍台艳芹

山东省诸城市辛兴卫生院

【摘要】老年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对工作一丝不苟,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因此,对老年病人要及早发现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潜伏疾病症状的加重。本文主要讨论了老年人的一些心里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猜疑、固执心理。部分老年患者自认为其生活阅历相对较为丰富,见闻较为广博,对检查项目的科学性以及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对于家人或医护人员的提议、建议敏感性相对较强,且独断专行。同时,对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信任,如若在短时间治疗无起色,往往会认为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所致。悲观、消极心理。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促使患者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患者。猜疑心重、敏感多疑老人生病后会产生猜疑,怀疑医护人员及家人对其隐瞒病情,对各种检查和化验的结果特别敏感,有时对结果准确度持怀疑态度,情绪低落,常常无端发怒、烦躁、加重了心理负责。过分依赖心理。老人在患病期间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盼望朋友和亲人陪伴,希望医护人员也经常陪伴自己,通过与医务人员交谈,了解病情,得到同情和理解,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盼望朋友、熟人的探视,来了解外界的信息。事事想让别人帮助,甚至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想依赖别人不想自己去做。老年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这一心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进而严重影响康复速度。

敏感、疑虑、烦躁情绪。由于年老体衰,老人常出现反应迟钝、健忘、视力和听觉减退等症状,导致其与周围交往沟通产生障碍,易误听、误解、误判,进而就出现对事物过于敏感和猜疑现象。同时,如若患者经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暂无好转,则往往出现疑虑重重、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更为甚者还会猜疑猜疑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认为医生和家人对其病情有所隐瞒,故而不厌其烦地寻问医护人员,但又对其解释持怀疑态度,不积极配合,渐渐的就丧失了对自身疾病治疗的信心。孤独、寂寞心理。随着年龄的变化,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使老人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对社会没有多大作用,产生失落感。患病住院后周围环境改变了,身边都是陌生人,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原有的生活习惯也被打乱,患者情绪低落、寂寞感增强,会产生消极情绪,常常卧床、少言寡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会变得异常的敏感和脆弱,特别是病程久,且合并多种并发症的老年患者,担心疾病恶化会带来严重后果,缺乏治疗的信心,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的价值,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渐渐患者就会出现睡眠障碍,严重者还出现轻生念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并且丧失了一定的劳动能力,认为自己没用了,还给别人增加负担。同时由于长期服药,病情反复发作,使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主要表现在平时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老人身上更为明显。住院后由于担心自己的疾病是否好转,导致老人控制力下降,情绪上出现烦躁、易怒,对医护人员诸多挑剔,有的患者只遵从老习惯,老经验,不喜欢接受一些新的医疗方法和技术,固执已见。

2.解决措施

设置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为使内科老年患者较快地适应医院生活,消除因住院引起的烦恼,相关护理人员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并尽可能的让知识层次大体相同、性格相似的病人同居一室,以便于交流沟通。护理人员要确保病房安静、光线充足,减少噪音,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注意病区地面的防滑工作,走廊、厕所要安装扶手。同时,在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呼叫器应安放在手可触及的位置,夜间开启地灯,以便患者行动。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心理效果有重要影响,老年患者住院后最需要关心和照顾,如若其未感受到此类心理慰藉,进而就非常容易产生孤独感及悲伤感等方面情绪。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语言要文明,态度要和蔼,尊重患者,可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时,要保持耐心,放慢说话速度,吐词要清楚,促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消除患者的猜疑和不信任感,使沟通顺利进行。针对能够自理的病人,要指导、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进而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对焦虑、恐惧的患者,则宜用婉转的方式、温和的语言,给予其心理上的安慰,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解释,减轻他们的恐惧反应;对抑郁、孤独、寂寞、无价值感的心理病人,要积极争取家属和亲友的默契配合,动员亲人时常陪伴患者左右,避免产生被遗弃感;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病人应态度和蔼,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增加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及依赖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取得病人信任的关键,所以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促使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沟通能力,进而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同时,相关护理人员还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跟患者进行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与病人的交流中,要融入专业护理特色,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3.总结

总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为严格,临床护理工作千条万绪,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也不易。因此,护理工作要做好,做全,不但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程序,而且每个护士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素质和一份爱心,去面对周而复始的工作,严把质量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我们要懂得老年人的心里,从能够去解决他们的困惑。

参考文献:

[1]霍婷婷.探讨内科老年患者心理的护理[J].健康周刊,2018(3)

[2]丁林.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健康前沿,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