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后发生骨不连96例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后发生骨不连96例原因分析

李朝欣

禄劝现代医院651500

摘要:目的分析对96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参照组实施外固定加压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方案开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复发率、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参照组的愈合率分别为93.75%和7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感染率分别为20.83%和4.1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0.00%)低于参照组16.67%,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03,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感染率与复发率,提高愈合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手术;四肢骨折;骨不连

前言

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常用手段为切开复位后实施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1],骨折愈合与复位情况良好,疗效较理想。同时辅以早期功能训练改善关节伸屈功能,防治肌肉萎缩。但尽管如此,仍有研究数据显示,10%左右的患者骨折后产生骨不连的现象。骨不连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2],而且还会带来因二次手术而产生的心理与生理上的负担。为此,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23例女性,25例男性;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42.02±2.58)岁;其中16例肱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8例胫骨骨折。研究组24例女性,24例男性;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42.05±2.54)岁;其中17例肱骨骨折,16例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通过CT检查与X线检查后确诊为骨不连,存在骨折端硬化现象,同时合并碎骨片以及骨缺损吸收。

(2)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病变、病理性骨折致骨不连的患者、因二次外伤引起再次骨折的患者以及未配合手术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有关检查,肿胀消除后实施相应治疗。参照组应用外固定加压治疗,研究组实施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实施麻醉,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病变处完全暴露;切除硬化骨及骨痂,进行扩髓与进钉,将髂骨块置入骨折段处,复位后则可进行髓内钉固定,最后进行切口缝合与常规引流。

1.4疗效判断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复发情况与愈合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愈合情况根据ASAMI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骨彻底愈合并且无感染现象,患者下肢不等长小于2.5厘米,成角畸形小于7°为优;骨基本上愈合,但有感染现象,下肢不等长与成角畸形均与上述标准不符为良;患者再次出现骨折或者骨未愈合,不满足上述的各项标准则为差。愈合率=(优+良)/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愈合率对比

研究组的愈合率为93.75%,参照组的愈合率为70.8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3,P<0.05),可见研究组的愈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感染情况与复发情况对比

研究组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为4.17%,参照组有10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20.8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研究组无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0%,参照组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6.67%,经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

3.讨论

骨不连是四肢骨折后的并发症之一,其诱发因素较多,如骨折端分离、感染、骨折不稳定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发展,生物力学以及优良的内固定物也不断被发掘与应用[3]。广泛的临床实践证实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明显,因此该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青睐。对于骨不连的治疗方案主要分为强化机械稳定性与完善局部生物学行为,前者包括外固定架、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后者包括骨移植、消除感染灶、骨髓移植等。髓内钉固定治疗的禁忌症包括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长骨骨折患儿;相对适应症为病理性骨折、多发伤、神经损伤等;绝对适应症为不愈合、动脉受损、开放骨折[4]。本文研究组使用金属植入物(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对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实施治疗,该固定手段为弹性固定,具有优良的生理应力,且髓内钉扩髓能够减轻对外层骨膜的伤害,有效减少感染与复发现象[5]。扩髓后将髓内钉置入,增大其与骨间的接触面,提高固定的牢固性,同时,骨髓屑可促进新骨生成,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愈合率(93.75%)显著高于参照组(70.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感染率分别为20.83%和4.17%,参照组的感染率比研究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0.00%)低于参照组16.67%,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03,P<0.05)。综上所述,采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感染率与复发率,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贺永祥,谢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的骨不连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02):326-327.

[2]杨启辉.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的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4):87-88.

[3]毛鸿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37例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2):121-123.

[4]郭丹.动力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4):16-25.

[5]彭志明.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3,36(04):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