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32例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32例观察

高岩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市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32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27例,女5例;年龄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结果:32例患者除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余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其中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14例;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8例;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5例;出现典型心绞痛3例。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可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损害;观察评价

Treadmillexercisetestwasusedtoevaluatecoronaryarterydamagein32casesofkawasaki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nalysisofexercisetesttoevaluatetheapplicationeffectofkawasakidiseaseofcoronaryarterydamage.Methods:choosebetweenSeptember2017andSeptember2018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32patientswithkawasakidiseaseofcoronaryarterydamage.UsingtheAmericanGEcompany'stabletT2100activityexercisetreadmilltestcarriedoutonthepatient.(27maleandfemalein5cases;Results:amongthe32patients,except2patientsshowedseverepallorandphysicalinsufficiency,theremaining30patientsshowedvaryingdegreesofSTsegmentchanges:amongthem,14patientsshowedSTsegmentchangesthatmetthepositivecriteria;2patientsshowedseverepalenessandphysicalinsufficiencythatcouldnotbetolerated.STsegmentchangesdidnotmeetthepositivecriteriain8cases.Therewere5caseswithsystolicbloodpressuredecreased10mmHg(1mmHg=0.133kpa).Conclusion:treadmillexercisetestisasafeandfeasiblenon-invasiveexaminationmethodforthefollow-upanddiagnosisofkawasakidiseasewithcoronaryarterylesions,whichcanberepeatedformultipleexaminations.

Keywords:platemotiontest;Coronaryarterydamage;Toobservetheevaluation

川崎病临床上以持续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散性潮红、颈淋巴结大、指(趾)端的硬性水肿及膜样脱皮为主要表现。冠状动脉损害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其诊断与随访至关重要。运动试验是在检查中人为施加一定负荷,测定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供氧的能力,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发作,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1]。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32例。患者均系本科出院随访患者,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7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男16例,女16例;年龄4.5-14.0岁,平均(10.9±6.2)岁。冠状动脉扩张采用日本厚生省1987年颁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3.0mm,≥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4.0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动脉瘤内径<5mm为小型动脉瘤,5-8mm为中型动脉瘤,>8mm为巨大型动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进行试验。运动终点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2002年公布的运动试验指南标准。患者于运动中实时监测心率及血压,并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运动终点:(1)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2)出现心绞痛;(3)出现晕厥等恶性神经系统症状;(4)出现低灌注症状,如发绀、面色苍白;(5)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6)ST段抬高≥1.0mV。运动停止后,根据有无ST改变,观察心电图。运动前分别记录卧位、站位心电图,测定运动前血压,运动中每一级记录一级心电图,运动后即刻、50s、2min、4min、6min分别记录一次心电图,再测定一次血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判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患者在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2)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在J点后80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mV、持续时间≥2min,或原先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来下降基础上再下降0.1mV;(3)患者在运动中收缩压下降≥10mmHg。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冠状动脉瘤组。其中左侧冠状动脉扩张11例,左侧冠状动脉瘤3例,右侧冠状动脉扩张7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8例,右侧冠状动脉瘤1例,双侧冠状动脉瘤2例。见表1。

32例中除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余30例心率均达各年龄段预计最大心率,具体结果如下: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3例,运动中收缩压下降≥10mmHg者5例,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者8例,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者14例。出现心绞痛3例,其中双侧冠状动脉瘤2例,左侧冠状动脉瘤1例。提示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患者。见表2.

3.讨论

目前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但其很难发现狭窄或血栓性病变及远端冠状动脉的病变。近年来有报道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及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7],但均为损伤性检查,重复操作性差,不宜作为首选方法。运动试验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中非常有用,可重复多次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非侵入性检查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层次的划分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2]。ST段降低出现的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降低数值越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5,6]。运动可增加心脏排出量,引起心肌耗氧量及心率增加,而心肌需氧量的增加仅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满足,因此当冠状动脉存在病变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需氧量的增加而增加,即可产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

综上所述,运动试验对于诊断、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又存在局限性,对于年龄小无法合作者或因心脏病活动受限的川崎病患者无法完成试验。但运动试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易岂建.川崎病的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716-718.

[2]陈新民.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9):719-720.

[3]李传红,靳奕.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86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