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张旭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一科

摘要:目的:探析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最佳治疗措施为日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7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研究组则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C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4%,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微创、视野清晰、操作便捷、失血少、止血迅速等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比大骨瓣开颅术更佳,安全性更强,预后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伤害,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采取更为安全、科学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痊愈意义重大[1]。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8例,所有患者均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研究组男48例,女31例,年龄37~69岁,平均(58.6±1.3)岁,其中脑叶出血的有26例,丘脑出血的有19例,基底节出血的有18例,小脑出血的有16例;平均出血量为(42.3±1.5)mL;对照组男46例,女33例,年龄35~68岁,平均(57.3±2.5)岁,其中脑叶出血的有25例,丘脑出血的有20例,基底节出血的有19例,小脑出血的有15例;平均出血量为(41.9±1.8)mL。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组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全麻,依据脑部CT检查结果来确定血肿具体位置,并在头皮上对应处做好标记。

对照组依据常规进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在确定切口位置后,做一长15cm左右的弧形切口,将皮瓣掀开后,充分暴露其颅骨,用颅骨钻进行钻孔,游离骨瓣,之后再剪开硬脑膜,以清除血肿。

研究组进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在标记位置做切口,切口长度大约为5cm,钝性分离皮肌瓣,行颅骨钻孔并扩大到直径3cm,将硬脑膜十字切开后悬吊,以探针刺穿后切开大脑皮层直达血肿处,将液态血液抽出,电灼无血管区的皮层,然后使用吸引器缓慢吸尽瘀血,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冲洗止血,待血肿处理完毕,在血肿壁贴敷明胶海绵,术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的变化,并通过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

1.4判定标准

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按照Macnab标准评定,痊愈:术后脑部CT检查发现脑内无血肿残留,患者恢复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有效:术后脑部CT检查发现脑内有少量血肿残留,患者可以做些轻松的活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无效:术后脑部CT检查发现脑内血肿残留>30%,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2组进行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常起病急骤,病情凶险,且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其死亡率极高[2]。中老年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脑出血与脑血管硬化、病变相关[3]。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这两种手术方式的目的都在于清理患者脑部的血肿,解除积血对脑组织的压迫,避免或减轻出血后的继发性的病理损害,帮助患者尽恢复神经功能[4]。

大骨瓣开颅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视野范围广,能够较为彻底地清理脑部积血,但是该手术具有创伤面积较大,术中失血量过多且恢复时间长的缺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渐渐兴起,并被大多数患者和医生接受,正逐渐成为未来外科手术发展的潮流[6]。本研究显示,行小骨窗开颅术的研究组中,痊愈的有43例,无效的仅有7例,而行大骨瓣开颅术的对照组中,痊愈的有22例,无效的有26例,小骨窗开颅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大骨瓣开颅术,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也显示,2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GCS评分都有所改善,术后对照组GCS评分为(10.21±3.79),术后研究组GCS评分为(13.65±4.89),可见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止血确切,减压充分,术中失血量较少的特点,其术野非常清晰,避开了重要功能区与主要大血管,术后不易产生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状况少,比大骨瓣开颅术更具优越性。

综上所述,大骨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微创、视野清晰、操作便捷、失血少、止血迅速等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比大骨瓣开颅术更佳,安全性更强,预后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苏.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5):105-106.

[2]陈东.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河北医药,2013,35(20):3128-3129.

[3]丁福东,关爱丽.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术与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对照[J].当代医学,2014,20(24):56-57.

[4]沈建忠.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6):29-30.

[5]曾志青,刘洪.大骨瓣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73-74.

[6]邹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4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