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生不可忽视的吃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城市学生不可忽视的吃苦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陈梦缘

泸州高中D11班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城市学生,吃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挫折磨难少,吃苦耐劳精神明显不足;方法办法少,迎难而上韧劲明显不足;竞争意识少,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等“三个明显不足”。如何才能培养起城市学生的吃苦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关键词】城市学生;吃苦教育;现状原因;对策分析

孟子亦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人要想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如果说前辈的吃苦很大程度上是环境所逼,那么当代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要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则必须要靠“吃苦教育”、“自觉吃苦”来养成。可是当今中国,尤其是在衣食无忧、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在校学生的吃苦教育现状又是如何的呢?笔者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浅显的认识。

一、吃苦教育现状

(一)挫折磨难少,吃苦耐劳精神明显不足

由于城市中长大的学生,相对贫困山区的学生,在读书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磨难相对较少,许多学生也包括我自己,既没吃过什么苦,也不知道什么是苦。由于长期在顺境中长大,导致吃苦精神严重不足,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或困难,往往力不从心,不知所措。

(二)方法办法少,迎难而上韧劲明显不足

有句话叫:“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蜜罐中长大的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往往都是老师、家长帮助解决,许多学生一旦遇到比较棘手问题,就打退堂鼓,不敢正确面对,加之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少,方法有限,常常表现为韧劲严重不足。

(三)竞争意识少,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不足

城市舒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长时间在家长的表扬鼓励声中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平静安逸的生活,缺乏竞争、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薄弱,快速融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旦离开“象牙塔”中优越的生活,他们往往很难自食其力。

二、原因分析

(一)家长自吃苦头精打算,百般宠爱过分呵护

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宁可自己多吃苦多磨难,也要为孩子们创造最好的读书成长的物质条件。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许多家长省吃俭用,精打细算,送他们进最好的学校,用最好的资源,读最好的补习班,甚至在学校附近花上几大千租房陪读,有时连扫帚倒了都不让孩子去扶正,可以说是百般宠爱集于一生,更别说什么吃苦耐劳教育,家长的良苦用心的确可昭日月。然而百般宠爱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们,由于缺乏应有的感恩、孝道和吃苦教育。

(二)学校自我防护免追责,吃苦教育严重缺失

在已经失衡的升学率和过度追责问责的自我防护下,宁可多用填鸭式、保护式和圈养式的教育,也不敢大胆、冒险使用吃苦耐劳教育方式。别说吃苦,一些原本应该批评教育、严厉指责的错误行为,也因学生思想包袱沉重,自残自伤甚至跳楼自杀,被家长和舆情曝光于网上,学校的责任无限扩大了,对于事件的责任分担及事件的善后处理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学生自私自利求享受,怕苦怕累贪图安逸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本就是一件非常苦和累的事情,但是由于家长的百般宠爱,学校教育职能的缺失,娱乐影视圈里明星们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等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往往在顺境的“象牙塔”内不愿吃苦,更不愿辛勤付出,他们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追求骄奢生活。

三、对策建议

(一)家长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反思教育成败

中国有句古话:“严是爱、宽是害”。作为青春学子的我们,也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无限关爱,但是我们深知,过分的溺爱就如同一杯杯无形的毒酒,迟早会将我们亲手断送。只有生活中,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和委屈,多提供一些吃苦的机会,多给他们独立解决困难的时间,培养他们自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逐渐成熟和长大起来。

(二)学校要变革唯分论评价体系,培养复合人才

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学习教育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真正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吃苦拓展训练及良好身心环境,注重学习、运动、休息和劳动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分数不是万能的,成绩也不是唯一的,那种培养德才兼优、品行优良、心理健康、朝气蓬勃、阳光积极的素质教育才是长久之策。

(三)学生要树立先苦后甜的思想,主动自找苦吃

一是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在家人或同学的陪伴下,多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等地方去亲身感触和体会劳动的艰辛以及贫困学生的不易;二是学习青年毛泽东等先辈们,带着调研课题有意识的去深入农村、棚户区、贫困山区去调查研究,换位思考,以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学习之余,多参加一些诸如马拉松、田径、足球等竞技类的比赛,从残酷的比赛中学会坚持、学会吃苦、学会竞争。

(四)社会要崇尚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素质教育

一是大力推崇正确的价值观和享受观。要多宣扬科技工作者、科学家们千回百转、百折不挠的精神,少宣传不宣扬娱乐圈中崇拜享乐,挥金如土的拜金导向。二是强化以身作则,榜样引领。要通过选树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敢于面对,勇于挑战的坚强毅力。三是改进择优录用的标准。尤其是在升学就业中,要将是否有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逐渐改变和引导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郑晓江.关于青少年自杀及暴力现象之生死哲学的思考兼及生命教育的性质.内容与方法[j].201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