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

张启鸿

广安区龙安乡小学校四川广安638000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内容中的重头戏,因为它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又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其中的几何图形,更是难中之难,因为几何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太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而小学学生又太小,空间思维、抽象思维都没有形成,如若教学措施选择不当,则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迷茫之中。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深思熟虑,设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时期是开启智力的时期,也是为以后的人生打基础的时期,形成什么样的习惯,锻造了什么能力,培养出什么样的素质,对一个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数学是理科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尤显重要,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大脑,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数学学科又是较难的学科,因为它的逻辑性很强,需要学生有着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一些概念、原理等又很抽象,又需要学生有着极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小学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大多是感性的、直观的,缺的也正是这种逻辑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对学生来说,这一块学习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几何图形这一块,其抽象性更强,小学生更是难以形成由图形到概念的跨越。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实现这种过渡,使学生由直观、感性构建出抽象性、逻辑性。这一思维过程的建立不是容易的,需要教师的奇思妙想,更需要相应的教学用具,多种方法齐上阵,来帮助学生树立并形成这样的体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从下面这些方面着手。

一、巧用生活实例

数学是生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特别是几何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现象但却常常接触,教师可巧妙利用,可起到这样一些作用:

(一)加强直观性

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实物,比如各种几何图形的形状;角的形状、大小等,学生在看到老师特意指给学生的这些生活实物时,就会在头脑中留下相应的表象,这是最基本的初步的几何概念,也是学生由感知到形成几何概念的一个桥梁。

(二)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运用生活实物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与自己贴得很近。而且通过观察、辨析、指认、制作,有了这些亲身实践经历,可以降低难度,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认识“圆”,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圆”,像自行车轮、有的同学的眼镜镜片、铅笔的笔头,等等;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我们都让学生从身边或是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实例,像剪刀、时钟的两个指针之间、粉笔盒、文具盒等都会成为我们学习的道具。在通过实物认识了这些图形之后,我们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在纸上画出这些图形,实现由实物到数学的过渡。

(三)搭建从直观到抽象的平台

有了以上这些基础,我们就可以借力,变直观为抽象,引导学生实现由形象到概念的飞跃。如果上面几个环节是为了把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而此时我们为的却是由直观到抽象的跨越。

二、巧用多媒体提升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质量

(一)变静为动,使教学过程更生动

我们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教学确实能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但还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兴趣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小学的孩子,注意力的保持是有一定限度的,除非你能一直吸引住他。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静的课堂活动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精神亢奋起来,这样才能紧紧地吸住学生的目光,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恰恰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使课堂动态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明白圆柱体侧面长方形的长与底面周长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或者把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图像等演示给学生,像学习《圆柱侧面积》的知识时,可以将一个与圆柱体底面等大圆放在侧面长方形长的左端点上,用红色突出显示重合的一点,让圆沿着长方形的长滚动,圆上的红点正好与长方形长的右端点重合,直观巧妙地说明圆的周长恰好与侧面长方形的长相等。这样不但直观,而且生动有趣,学生好像在观看动画一样趣味盎然,同时学会了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二)帮助突破难点,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为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填鸭式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兴趣索然,而且有些内容只是通过讲解是很难让学生理解明白,以为毕竟是小学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多的还是依赖感性、直观,如果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就会难以理解或者无所适从,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学生接受渠道的淤堵,因为不明白,所以没兴趣,长此以往这样下去,势必造成厌学情绪。而多媒体教学式的教学程序动态化、直观化,那些抽象的概念、公式、图形都可以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了,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多了,容易理解多了,难度系数大大降低,学生能够学会了,你说学生还能不愿意学吗?

总之,我们在教学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要贴近他们,让他们愿意接受,让他们喜欢,有兴趣,同时又不能千篇一律,始终如一,要有变动,要有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愿意学,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