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高职院校社团的发展浅析

淡海英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随着高职学院每年新生的入学,社团的队伍逐步壮大,通过相关组织活动、比赛、研讨、实践等方式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为大学生活增添了一笔浓抹的色彩。同时社团也要在学院的监督下,有序、平稳、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既不影响日常的学习,也能提升会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字:社团;高职院校;发展

*基金项目: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2016年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运作和管理研究---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SZ16B005)

一、引言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五个阶段,江泽民同志曾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同志说:“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在大学阶段的重要形成时期,也是大学生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转变时期,同时更是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磨练的重要时刻。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让人成长,教人做事、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是每一个大学的职责所在。而大学生社团是一个展示自我,发挥才能的有效平台,是大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加入社团组织而言,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丰富文化生活,并且繁荣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随着高校扩招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中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社团,活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二、高职院校社团的特点

(1)社团的优点

A、社团数量较多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进行持续性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追求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展现自我风采的欲望愈加强烈,大学生社团的自由性征符合了大学生的特性,所以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成倍增加。

B、社团类型广,且具有多样性

在高职院校中因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社团类型种类呈现多样性,如公共基础型、文艺体育型、科技制作型、思想教育型、专业型、社会服务型等。可以说涵盖了大部分学科和专业。在开展活动方面也是丰富多彩,如比赛、演讲、竞技、交流会、研讨会等,使得高职院校的社团具有多样的特点,以致每学期开学初可以吸收很多新生加入社团组织。

C、学生社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社团将一群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有助于相互学习,创新思想意识。社团活动可以将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不限时间,不限空间,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及时发现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普通的教学教师注重的是知识传播,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情感教育少之又少。学生在社团中,可以借助网络、图书、实验室、教室、广场、活动中心等资源,在组织的安排下有序开展活动,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上进和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

(2)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A、社团数量多而不精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素质教育也是学院的生命线。高职院校除了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能力,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经历一些风雨和磨练,为以后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提高适应能力。尽管在高职院校里成立的社团较多,但是个别社团可能会因为人员、环境或条件的因素,开展的活动较少,活动质量不高,取得的成绩甚微,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B、社团管理不科学,成员流动性较大

社团是高职院校的一个较大规模的学生组织,一般由院团委统一管理。但是社团中的成员大多由不同分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组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在课外开展活动,组织人员,安排事项的时效上欠佳。社团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三方面问题:第一,尽管每学期开学初,每个社团都会提交一份工作计划,但由于经费、场地、设备等因素,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工作计划无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第二,学生社团是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在换届纳新、活动策划等方面学生自主开展,可能会导致由会长一个人决定较大事宜,而其他成员不知情或有想法没有及时表达,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不参与社团学习和活动,自动退出社团,为社团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三,社团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会因为意见不统一、想法不一致等导致小部分学生之间产生矛盾。

C、社团运转资金缺乏,活动频次过低

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有效使用。高校学生社团本身不是生产单位,经费筹措是重中之重的大事。社团经费最主要是社员筹集和社团申请学校报销。有些社团干部觉得麻烦,或社团人员的不配合,或向学校申请经费困难,导致社团活动频次过低。

D、社团之间互动较少

社团之间也存在一个社团与一个社团不交流,不牵扯的问题,每门课程之间都存在联系性,社团更是如此,比如软件协会可以和电子协会相互合作,每一个成品的出现不仅仅只需要硬件或软件,而是两者的结合。这样一来,既促进了两个社团的发展,同时也增进了友谊。

三、总结

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渠道,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随着学生的民主意识、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追求知识、追求成长的需要,学生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也有所减弱,学生社团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模式,成为学生结交朋友、互相学习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大学第二课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沈虹.90后的数字生活:90后大学生研究报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淡海英(1981-8),女,陕西宝鸡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单片机应用技术及软件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