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税收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许远均

身份证号码:44142419900810XXXX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要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税收管理无疑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基于税收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税收管理;信息化现状;发展对策

引言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有政府征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我国财政总收入中,税收占很大的比例。在税收征纳程序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收制度。其中,税收管理制度是税收征收制度的基础,没有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税款的征收。因此健全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存在众多问题。例如征管成本较高,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居民纳税意识不高等。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完善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根本。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税收征管制度历史沿革,并对各时期的税收征管模式作了简要的评述,分析其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再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税收征管制度的现状进行反思再结合我国国情来完善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的措施。税收征管制度应该与当时的财政经济改革紧密相关的,且与之相适应的。

1税收信息化的内涵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税收信息化是指在税收管理改革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加系统、科学地将税源、纳税服务进行技术整合,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使税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化、税款征纳成本最小化、涉税业务处理程序最优化,从而助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2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状况

1990年,国家税务总局第一次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成立了国家税务局计算机人才队伍,加强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1994年,国家启动金税一期工程,开发了发票交叉稽核软件,堵塞纳税人偷漏税行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着力开始金税二期工程的建设,并进行软件整合,将前台的部分应用操作整合到一个系统,标志着中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体化为主导的规范化发展阶段。2005年,金税三期工程正式启动,旨在进一步强化征管功能,扩大业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相互联系制约和监控的考核机制。目前,金税三期已建立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技术基础平台,覆盖了全国所有税务机关以及税收工作的主要环节,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平台上由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市、县局根据需要分类应用。四类系统中的税收征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已整合入金三平台,下一阶段将整合外部信息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打造“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类系统”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推进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

3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3.1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进风险管理智库化

随着税收管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税收风险管理逐步渗入税收征管、税政、分析、稽查等各个领域,对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掌握大数据规律,同时精通税收业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能够熟练应用会计与数理统计等知识独立完成涉税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组成税收风险管理人才智库,为税收风险管理出谋划策。各级税务机关应当结合“数字人事”和个人绩效管理,将管、考、训、用有效统一,围绕打造风险管理专业团队的目标加强业务培训,面向风险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税收法规、财务会计等专业能力和执法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打造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税收风险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2线上线下融合建设

目前,我国多地税务机关已经试点将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的先进举措。2019年国税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税务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适应“互数字化技术与税务信息资源的融合”。依托“金税三期”的建设与推广,全国税务机关已经实现了信息互通、税源共享,逐步覆盖了全部税种和各个征税环节。能够通过系统检测,核查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库存、银行账户,只要这几个要素出现变动,系统都能识别出异常,而应纳税额自动通过以上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来,上传到税务平台上,便于构建纳税人数字税务账户。

3.3搭建数字化共享税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税务”的概念被广泛提出并加以应用,现有条件下,政府税务机关的征管平台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税收征管平台、纳税服务平台、信息公开平台。但是由于组织样式和税源管理的多变性,现有平台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税收征管要求,必须搭建数字化共享税务平台,方能解决现有困境。数字化共享税务平台是指将企业信息、税源资格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税务平台联系在一起,达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和行为共享,增强平台数据的可持续发展和可迭代性,使其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提高管理的能力增强,使企业与税务机关紧密联系在一起,消除信息不对称。在政府层面,要投入大量科技研发与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内外合一的税收征管与稽查系统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3.4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一方面,在税务内部来看,要加强税务部门内部合作一体化,将现有的税务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整合统一,解决税务部门内部信息流通共享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信息的集中程度和利用率,提高税务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完善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利用云计算,建立统一联网的大数据库,与审计、海关、工商、财政、公安、银行等第三方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实现涉税信息的及时共享。税收部门可以充分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支出、资金运转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同时,建立纳税人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方便纳税人查阅纳税信息,及时进行纳税申报缴纳工作。

3.5加强对涉税信息的深度挖掘

税务部门要实现信息的增值应用,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度处理,提高现有信息的利用效率。要注重涉税信息的时效性,实时更新,并且对涉税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利用大数据指导税源管理工作。明确“信息”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挖掘信息中的潜在联系,构建关系,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在“死数据”中找出能真正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有效信息”。

结束语

随着我国居民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人的法理知识与税务知识都在不断提高,在我们缴纳税款和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关注到税款征收是否合理以及征收方式是否合适,但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保障规范仍不够全面和细致,纳税人申诉平台和渠道不多,申诉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提高我国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陶昭华,吴强.《税收管理》课程的教学探讨[J].财会学习,2018(35):211-212.

[2]毛云芳.新经济时代下税收风险管理面临挑战的思考[J].纳税,2018,12(35):22+24.

[3]吴志强.多渠道加强税收管理[J].纳税,2018,12(35):38+40.

[4]李彬,李海霞,唐萍.税收征管、税收激进与盈余管理[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12):54-63.

[5]庞思诚,杨廷军,刘霞.如何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J].中国税务,2018(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