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促进健康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自主、合作,促进健康成长

沈爱萍

——培养中班幼儿户外篮球区域活动中合作意识的策略研究

沈爱萍浙江省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幼儿园211241

摘要:幼儿园“玩球”是孩子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小篮球活动与游戏相结合,非常符合3-6岁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增强了体质,活动中的创意玩球还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进了幼儿间的合作交往。

关键词:篮球区域活动合作意识中班

一、问题的提出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提出:开展丰富多样、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健康的积极手段和重要途径。我园以小篮球运动为特色,在特色运动的背景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篮球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在不断提升,只是幼儿在合作意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现象一:活动形式单一。

进行篮球区域活动时,教师多以组织集体游戏为主,过程高控,孩子在活动中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模仿游戏做法,幼儿自主探索、同伴间自主合作游戏的空间相对较少。

现象二:活动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投球区中,不少孩子都自顾自拿着篮球在投篮,由于孩子多而篮球框、钉在墙上轮胎的数量比较少,个别孩子的队伍还排在后面。小俊看到小雨把篮球投进了地上的轮胎里面,觉得这个方法也不错,于是叫了好朋友一起各自往轮胎里面投篮。

现象三:活动中告状行为、向教师求助现象不断。

拍球区中,孩子们正在进行拍球技能练习,教师正在旁边观察着,小轩哭着向我跑来:“老师,小森抢我的篮球,我不和他做朋友了。”“老师,我只是想练习两个手拍两个球,所以才拿小轩的球的。”小森委屈地说。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由此,我们试图以“自主性篮球区域活动”为载体,大胆设计开发多种形式的篮球区域活动,通过有效的组织策略,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提升合作水平。

二、研究过程

篮球区域活动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老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操作的游戏,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从中学会共处与合作。要在篮球区域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技能。

1.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激发合作欲望。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篮球区域活动中,材料是游戏的显性元素,是诱发、支撑、发展幼儿合作行为的媒介。篮球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实现,材料越丰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更敏捷、自信、大胆、创新,同时更能引发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环境间互动的合作欲望。

(1)提供层次不一的材料,促进幼儿间的合作。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阶段性篮球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废旧材料,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这些常见的游戏材料,使之快速、有效地进行两者间的互动,成功地进行游戏中的创造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

(2)提供难易不一的材料,促进幼儿间的合作。每个孩子由于家庭生长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为适应不同孩子的不同思维水平,应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以适应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让辅助材料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创设情境,促进合作行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因此,教师在篮球活动中应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篮球和辅助材料都“活”起来,使幼儿从“规定选择”走向“自主选择”、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情境的推动下进一步促进合作行为。

(1)游戏情境。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情境中,幼儿更容易明确自己的角色任务和要求。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根据一定的活动任务来设计游戏情境,将身体动作、情节、角色以及规则组成等融入其中,不但使篮球活动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化,更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

(2)问题情境。亚历士多德说:“思维自怀疑和惊奇开始。”因为“疑问和惊奇”能使人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好奇心,促使其积极思考、探究答案。因此,老师要善于为幼儿创造适宜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发现疑问,产生探索的欲望。在篮球活动中,我们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设置了与发展玩球能力相关的问题,让幼儿在发展玩球动作的同时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促进了同伴间的合作行为。

3.注重有效评价,体验合作快乐。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是区域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域活动具有持续探索的特点,教师应对每次的活动进行评价,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1)语言鼓励性评价。语言激励法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欣赏性和鼓励性评价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得较好,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表扬孩子:“你们合作得太好了,我可能难以做到呢!”“刚才老师发现小刚与小红在投篮的时候合作得非常好。”就算有些孩子表现得并不是让人很满意,教师也应以积极性的语言鼓励他:“老师觉得你能做得更好,下次继续加油!”“老师发现你们合作得并不是很愉快,不过我相信下次你们肯定能合作得很好。”这样更容易让幼儿产生满足和自豪感,让表现得不够的孩子拥有自信。鼓励性评价语言应该避免过于单一,一种评价、一种语速、一个腔调,这样幼儿听之无味,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

(2)整理经验性评价。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也可以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回忆、梳理自己的玩法。这个过程应该说比较简短,是孩子的一种经验的回忆,这种经验的回忆其实就是一个积累和提炼经验的过程。活动后的评价重点是对当前活动经验的分享。

三、反思与展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大大提高了,合作能力大大提升了。孩子们不仅在篮球区域活动中体现出了合作意识和行为,在一日活动中更能体现了合作行为。虽然孩子们的进步让我们可喜,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

1.教师需要有教育机智。在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进行积极引导、循循善诱。我们发现在活动中要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想法与选择,鼓励幼儿大胆地创新与合作;还要不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要有应对不同发展变化的能力,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发挥到极致,运用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

2.教师参与活动,提高动作技能。中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发散性思维已经处于萌芽状态,孩子们会想出各种玩法释放自己的创意与能量,能将学过的方法进行有机组合。此时,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进行互动。教师可通过提炼动作、提出动作要求、进行适当的引导等让幼儿掌握动作技能,增强自信。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不怕困难和团队合作的个性品质。孩子们在篮球区域活动中不仅增进了友谊,还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竞争的愉快,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在各种活动中都应做到“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非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合作意识,相互了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

[3]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