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间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间的选择

杨学刚

(四川省大邑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33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的胆源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的差异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31例和对照组(延期手术)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7.1%vs.85.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36.4±4.2)d<(81.5±7.9)d,]比对照组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其对于改善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时间;选择

【中图分类号】R6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230-02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胆道结石、炎症等疾患所引起。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以及黄疸,并伴随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休克、出血以及肠梗阻等症状,容易引发急性胆管炎、肾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手术是治疗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手术时间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8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时间的选择对于胆源性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5年7月期间,58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间的差异,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69岁,平均(47.9±4.3)岁,其中重症梗阻型18例,重症非梗阻型13例。对照组患者行延期手术治疗,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7~72岁,平均(48.2±4.1)岁,其中重症梗阻型16例,重症非梗阻型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的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抗感染、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办法,给予质子泵阻断剂、经鼻空肠管营养等措施,保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进而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以及渗液,予以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早期手术治疗,而对照组则是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延期3个月左右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术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价为痊愈、好转和未愈3个指标,痊愈和好转例数之和计为总有效。记录和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②记录两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休克以及呼吸窘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③记录死亡病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观察指标的计量和计数,通过t值和检验资料,结果满足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恢复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恢复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和好转27例,治疗有效率为87.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和好转23例,其治疗有效率为85.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6.4±4.2)d,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1.5±7.9)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休克以及呼吸窘迫等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1%,而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5%,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3.2%,对照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7.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患者机体会出现炎症反应和微循环障碍,主要受到胆道疾患和外部创伤的影响,同时与患者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关。胆源性重症胰腺炎不仅会造成胰腺以及周围组织坏死,还会累及其他重要器官而引发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水电解质、酸碱环境失衡。在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当中,抗感染、胃肠减压、经鼻空肠管营养等保守治疗措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而手术时间的合理选择十分关键[3]。患者早期经保守治疗后,需要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则立即行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且无手术指征,需要继续行保守治疗,观察患者的胰腺坏死与感染情况,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延期行手术治疗[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和85.2%,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6.4±4.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7.9)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1%和18.5%,对比差异不大(P>0.05),而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3.2%和7.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早期手术的住院时间比延期手术更短,但是对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不大,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手术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在任培全的研究当中,回顾性分析80例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重症非梗阻型患者和重症梗阻型患者的早期和延期手术的预后效果,其中重症非梗阻型患者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后的死亡率分别为3.85%和5.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重症梗阻型患者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后的死亡率分别为5.26%<33.33%,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在重症梗阻型患者的治疗当中,延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5]。

综上所述,在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春雷.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04):94-95.

[2]林泽伟,刘吉奎,刘晓平.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20(05):376-379.

[3]王学军,周志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4):102.

[4]张立广,邵青龙,李全福等.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03):291-294.

[5]任培全.手术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时机探讨[J].西藏医药,2016,37(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