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价值分析陈愿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价值分析陈愿愿

陈愿愿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从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状况以及散光度数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且在散光度数上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散光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状况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硬核白内障;价值

引言:

白内障作为当前高发的一种老年眼科疾病,是老年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硬核白内障作为白内障的一种类型,其发生多是因患者自身的晶状体存在异常或者其他因素导致晶状体浑浊[2]。在发病后,患者的视力会存在一定的障碍,随着病程的延长,视力障碍程度加重,严重时还会失明,既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又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多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且效果较好。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由2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54岁,平均年龄值(64.21±4.02)岁;

观察组——由22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最大的77岁,年龄最小的53岁,平均年龄值(64.02±4.12)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无明显玻璃体和视网膜病变,符合硬核白内障的诊断标准[4];(2)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案,以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

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清洁,尤其是瞳孔,必须要以复发托品酰胺眼液进行仔细冲洗。然后,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以开睑器进行眼睑的割开,以患者的穹窿作为基底,将球膜分离。以眼角膜边缘向后切开6~7cm,使用巩膜隧道刀来将作角膜缘内隧道。在患者前方注入适当的粘弹剂。如果晶体核直径与外切口差异较大,可以在隧道内对硬核进行粉碎,然后分次吸出。在晶体完全清楚后,方可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之中。虽然进行适当的注水,保证前方囊袋的恢复,眼压正常。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价根据患者视力恢复的状况,将其划分为优、良、差三个层次。优:患者的视力恢复或者相较于之前更好,临床症状消失;良:患者的视力有所改善,基本无障碍,临床症状改善;差:未达到上述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散光度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其中,并发症主要以术中晶体破裂、术后角膜水肿为主。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视力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且在散光度数上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散光度数为(0.92±0.1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散光度数为(1.43±0.21)。详见下表。

表1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优良率比较(n,%)

3讨论

视力作为重要感官之一,其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活动能力。在视力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个体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白内障作为眼科常见的一种致盲病症,多发于老年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失明人口中,约有50%左右是因白内障所致[5]。而在我国,每年白内障患者数量平均增长60万人次。可以看出,这种疾病的影响范围较大。尤其是在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这种疾病的发生例数不断增加。针对该种现象,临床极为重视这类疾病的治疗。由于白内障患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典型性较差,再加上老年群体本身就会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出现视力问题,这就使得其就医时间被延误[6]。在我院临床调查中,有80%左右的白内障患者都是在处于硬核白内障后,才进入治疗环节。而硬核白内障是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疾病,其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视力恢复较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作为当前提出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在术中保持前房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散光状况、视力改善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均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散光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状况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波.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0):80-82.

[2]许衍辉,郝晶晶,徐晓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3):46-47.

[3]孙国芳.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3):49+59.

[4]孙红侠.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172-173.

[5]曹小川.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0):110-112.

[6]殷先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