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研究

周晓菊

(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价值。方法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2组,给予普通组(37例)产妇常规护理,干预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研究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泌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概率5.41%,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优良率97.29%,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NSNS评分(89.26±2.72)分,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价值显著,能够明显缓解产妇负面性情绪,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概率,改善泌乳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产妇;产后出血;泌乳情况;影响价值;

前言

分娩是胎儿经母体阴道娩出的正常生理反应[1]。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存在错误认知,心理压力大,负性情绪较重,易产生持久而强烈的应激反应[2],干扰分娩进程,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3],影响泌乳情况。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临床分娩结局,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因此我院选择74例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2组。普通组中,产妇共37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20例,年龄21岁到40岁之间,平均年龄(31.58±0.14)岁,孕周38周到40周之间,平均孕周(39.66±0.06)周,体重73kg到89kg之间,平均体重(76.06±0.33)kg,生产范围1~3次,平均生产(1.77±0.24)次。干预组中,产妇共37例,初产妇18例,经产妇19例,年龄23岁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6±0.09)岁。孕周39周到41周之间,平均孕周(39.71±0.13)周,患者体重71kg到87kg之间,平均体重(76.09±0.29)kg,生产范围1~4次,平均生产(1.78±0.13)次。2组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排除并发恶性肿瘤、妊娠期合并症、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比较研究的条件。

1.2方法

给予普通组(37例)产妇常规护理,如检查宫口开放程度、呼吸训练、用力指导、产后泌乳指导等。干预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1)产前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向产妇讲解分娩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帮助产妇正确认识分娩疼痛,消除产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并普及母乳喂养方法,强调母乳喂养对于母婴健康的优势,促使产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待分娩。(2)产中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帮助产妇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并耐心安慰产妇,给予产妇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提高产妇分娩的信心。(3)产后心理护理。待胎儿娩出后,对产妇进行鼓励和表扬,告知产妇胎儿状况,让产妇放心,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及乳房护理方法,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促进产妇泌乳,并宣讲良好的心态对于泌乳量的有利影响,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

1.3观察指标

(1)研究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产后出血阳性标准: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

(2)研究2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评价指标有优:产妇泌乳量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求,且有富余;良好;产妇泌乳量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求,但没有富余;差:产妇泌乳量不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求。泌乳优良率为(优+良)例数/总例数X100%。

(3)研究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价。总评分范围为0分~95分。评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护理满意度NSNS评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test分析(T值检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followedbyDunnett'stest)分析。产后出血发生概率、泌乳优良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结果

2.1研究2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

干预组产后出血发生概率5.41%,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2.2研究2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

干预组泌乳优20例,良16例,泌乳优良率97.29%,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产妇心理状态差的情况下,易造成体内儿茶酚分泌过多[4],干扰正常的宫缩活动,加重分娩疼痛,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影响产后泌乳[5],不利于产后新生儿的健康。

常规的情况下,助产士对初产妇的心理状态关注度较低,临床护理效果欠佳。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相比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通过产前心理护理,应用临床心理学理论和护理技巧技术[6],积极影响产妇的心理活动,提高自然分娩和产后母乳喂养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产中心理护理,给予产妇鼓励和支持,加快产程的进展,促进自然分娩成功,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概率;其三,通过产后心理护理,增加产妇的泌乳量,提高产妇分泌及母乳喂养信心。本研究显示,采用心理护理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泌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志蓉.围生期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泌乳质量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145-5146.

[2]谭蕤.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妊娠结局、泌乳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3):26-27+31.

[3]郭燕.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泌乳情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246.

[4]余明霞,秦爽.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3):9-10.

[5]臧艳.心理护理干预对临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63-264.

[6]张丽萍,金玉芳,吴丽敏.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9):120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