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研究

王德敏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下,各地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作为人们看病就医的重要场合—医院自身的服务水平及风险管理能力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近年来医患矛盾的逐步加深,强化医院自身的风险管理也显得十分的必要。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护理干预,重点围绕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的风险管理展开研究。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风险管理;研究

一、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是指医护人员在自身专业知识及患者诊断报告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干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及生还率。干预护理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护理人员必需站在专业的角度对现有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佳干预护理的方法,尽可能的在患者接受急症治疗之后降低并发症及其它隐形疾病的发生几率,确保患者的身心理均处于较好的状态。同时,还需要给患者营造较好的环境,有计划性的进行心理的辅道及沟通,按照医生的嘱托定时打针吃药,保障病患在治疗期间的安全。干预护理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并且干预的方法也比较多。实践证明,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病患的出院率,同样对于缓解病患的痛楚也十分有效,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二、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的风险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某院2月~12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4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0例,其中研究组男150例,女80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7.1岁;对照组男140例,女90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38.9岁。

(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护理,对患者入院实行挂号和就诊后,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根据两组患者存在的护理缺陷、投诉和急救不完善等发生率进行对比,并让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2、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为了更好的避免风险问题的出现,客观的进行护理风险的分析可以帮助医院更好的进行规避和管理。现阶段,护理风险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护理人员自身的不足

第一,医护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健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及时进行护理风险的甄别及控制,极大的降低了护理风险控制的预见性。在出现护理纠纷的时候,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使得医院和个人的声誉受到影响。

第二,相关制度的执行力较差。护理工作的不规范必然会提高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一些不规范的护理行为从根本上反映出的就是制度执行力的问题。如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反复核实病患用药的名称和服用量,必然会延缓病患的恢复速度;交接班交代的不清晰,无法强化护理人员对于重症病患的关注度,可能会引发患者摔倒、窒息等不良现象;巡房的频率达不到要求,无法及时的观察病患的变化也会延误病患的治疗。上述种种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重视和改进。

第三,服务意识与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与病患的接触是比较密切的,但是受工作时间及和个人综合素养的影响,在具体的沟通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态度比较冷淡,且责任意识较差,没有详细的将病患的治疗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清晰的转达给病患家属,治疗文件的签署工作无法得到落实,因而加大了医院的运营风险。

第四,个人能力的不足。在护理工作的记载中,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护理日志无法系统性的反映病患的恢复治疗情况,因而给医患矛盾的处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在特殊情况的处理中,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及专业性也会影响到急救工作的时效性。

(2)病患自身的影响。多数急诊病及重症病具有突发性及反复性的特点,并且病患自身的身体状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护理风险的管理中,需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尽可能的争取患者家属的谅解及沟通。

(3)客观环境的影响。受医院自身服务性质的影响,不同时间段的就医人数也各不相同,在治疗任务较为繁重的前提下,必然会影响到各项工作的秩序化,同样也会给病患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干预护理的实施方法

(1)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重点提高急救能力。在急救科干预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较强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时刻做好急救的准备,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工作经验的总结及积累。同时,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意识,以便于在实践中更加及时的确定干预护理的方法,提高病患的生还率,减轻病患的痛楚。及时进行病患家属的安抚及沟通工作,拉近病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在医院内部有计划性的开展安全教育、风险教育,听取一线医护人员的心声,逐步的强化医院自身的保护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

(2)实施规范化的护理。按照急诊科的护理需求,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强化该流程的执行力。在病患到达医院的时候,必须按照病患的情况提供推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时的引导家属办理相关的手续,在病人检查、治疗等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将实际的情况清晰的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秩序化。

(3)实施工作满意度调查。针对急诊科的现状,医院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满意度的调查,并将其纳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调查的范围可以包含服务态度、亲和度、积极性等各个方面。有意识的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4、结果

结果显示,实行的一般护理存在的护理缺陷、投诉和急救不完善等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72.3±2.0)分,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为(96.1±2.2)分,由此可以看出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分数都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相较于一般科室的护理工作而言,急诊科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且风险较高,急诊科接待的患者病情都比较紧急,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在急诊病患接受医院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会存在多种因素致使病患出现残疾或死亡,在这种现状下,医院对于急诊科的风险管理也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将护理干预融入到了风险管理的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医院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黎东眉.急诊护理人员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85-86.

[2]邱葵丽.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03-104.

[3]黄清丽,文惠君,于海燕.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21-22.

[4]郑云华.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36-37.

[5]王文英,闫晓梅.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