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造林营林技术应用关键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当前科学造林营林技术应用关键点研究

陈艳丽

承德县林业局0674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人们开始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扩大绿地面积,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为了增加我国森林植被覆盖率,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造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在此从植树造林的技术要求出发,从几个方面对造林技术方法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造林技术;树种;造林地

前言:在我国,目前,森林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森林资源的数量开始摆脱不足的困境,实现了面积的累积增加,逆转了森林资源长期下滑,供不应求的现状。因此,整地、造林技术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

一、造林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苗木要选择适应林地条件的树种。苗木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整的苗木。从起苗到栽植期间要加强保护,防止水分散失。按规划的株行距要求先挖60厘米×60厘米的坑穴,挖坑时表土与心土要分开放。栽植时苗木放好后要先培表土提苗踏实后再放心土。土全培好踏实后苗木的根颈部需要高出地表3厘米左右。栽后立要即灌水,待水下去后露地皮时再灌一次水。两次水干后进行扶苗。春植松土提温,待一个月左右在灌水,全年灌水5-6次,松土除草4次以上。春(秋)季新植林带11月份停水前要灌一次越冬水,树干用杂草包扎,防止牲畜危害。

二、做好造林准备工作

1、树种的选择

选择能够满足造林要求的造林地点与适宜在当地地质条件和生态环境下生长的林木树种是保障营造林工程良好实行的重要前提。在造林地点和林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营造林工程的建设要求进行选择和确定,注重所造林带的防护功能,切实保障树种成活、成林、稳定以及迅速生长,同时确保所建设的林木工程具有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能力。

2、整地

整地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对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土壤翻垦的主要工序,有效清除造林地上存在的杂草、灌木以及采伐之后所遗下的倒头、秸秆、倒木等等。有全面清埋、块状清理以及带状清理三种模式。通常在春季与雨季之后可以造林,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时对土地进行平整。实际整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要坚持尽量减少的原则,清理的方法推荐采用火烧、割除以及适当的采用化学药剂。

3、造林时间的选择

时间上一般是安排在下午,目的是为了防止阳光下暴晒之后,苗木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选择下午,加之一夜之后,苗木的存活率会高很多。同时,要避开雨季,最好是下雨后的连阴天。

三、造林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技术

1、播种造林技术

播种造林技术也被称之为直播造林技术,该技术是将林木种子直接在造林地上进行播种。播种造林技术有着简单、方便的特点,便于施工,不需要进行育苗的工序,在大面积植树造林工作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播种造林技术对造林地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也需要做好幼林抚育措施。一般来说,适合播种造林的树种要具备种粒较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特点,比如核桃、油茶、橡栎类等种粒较大的树种,或者是马尾松、华山松、油松等种源、发芽条件良好的中小粒树种。另外,在进行造林活动时,也要选择有良好环境条件的造林地,要确保造林地受到的各类灾害性因素较少,并且还要有较为充足的水源,不能在人烟稀少或者偏远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植苗造林

由于植苗造林法需要培育幼苗,因此,这种造林法能够切实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切实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植苗法使用的苗木具有完整的根系,因此对抗不良环境和恶劣条件的抵御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的保证苗木不会出现缺水和失水的现象。植苗法对于本地区的树种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植树造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造林方法,特别是在迹地更新、灌木林更新工程中,这种造林法是首先考虑的类型。

3、分殖造林

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等。

4、插条造林

插条造林法就是利用树木枝条的一段作为插穗,然后将之直接插于造林地之中,实际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插穗的规格与插穗的前期处理以及对插穗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栽插的深度与季节气候。通常是在春季进行栽插,土壤解冻之后与树木发芽之前的时间是最适宜的。秋季落叶后与土壤解冻之前这段时间也是栽插的最佳时机。要选一到两年生、粗1.5-2.0cm,枝条做插穗剪成长度为35-45cm,并将多余的枝条清除掉,严格根据相关规定的行距进行事先调整,然后在林地里进行扦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春秋两季进行栽插,采用塑料薄膜、细土的方式进行覆盖。后者开展的顺序是整地、做垄、提前灌透、塑料薄膜或者细沙覆盖垄面等细节程序,从实际情况入手将株距规划出来然后将插条插入垄中,并利用细土将薄膜上面的插孔盖住,在叶子长出来之后,才将薄膜清除,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分蘖造林

就是直接利用分蘖苗进行造林的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多,尤其在平茬以后,每亩能产生根蘖苗6000~12000株以上,可为分蘖造林提供大量能区分雌雄的苗木。这种方法已为许多地方种植沙棘时所采用。具体做法是:春季或秋季在沙棘林内连根掘出分蘖苗,直接运输到造林地进行造林,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

四、造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落实育苗工作

育苗工作直接关系到种子的成活几率,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育苗工作。在育苗工作开始之前,要注意对育苗的基底进行科学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壤中营养成分较高的区域,同时在附近具有水利设备的地方,将这样的地域作为育苗基底,可以有效保障育苗的质量,同时使得育苗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另外,需要对土壤进行PH值的测定,一定要保障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这样有利于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来说,在高床育苗中,最常用的肥料就是蚕蛹,在应用蚕蛹进行育苗工作时一定要控制好蚕蛹的应用数量,同时也要注意对土壤的营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育苗工作开始之前,要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杀毒处理,这样可以保障育苗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

2、提高科学造林营林水平

坚持科学造林营林,做到适地适树,合理确定种苗规格、整地方式、栽植密度、树种配置,杜绝追求快速成林等做法。大力弘扬科学造林理念,加强科学造林指导,推广普及科学造林知识和技术,提高造林绿化成效。根据立地条件,合理确定造林密度和配置方式,积极营造乔灌混交、针阔混交、多树种混交林。进一步加强营造林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推进造林绿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推广实用技术,提高造林营林科技含量。统筹规模造林,确保造林质量。牢固树立“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切实抓好育林护林工作。

五、结语

综上,造林过程中要做好造林整地,树种选择等准备工作,选择掌握好植树造林的时间,抓住有利的时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树种的成活率、土地的酸碱度、土壤肥力等多种情况进行综合选择,在保证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整地的面积以及造林的数量,才能不断地提高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宇.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4,12:186.

[2]朱英杰.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综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