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质—论养生与治疗的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生命的本质—论养生与治疗的方向

李又环孔克俭

李又环孔克俭(湖北省浠水县中医院438200)

【中图分类号】R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18-02

【摘要】弄清人的生命本质对正确的养生和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宗教现象及计算机原理来探讨,认为人并非是简单的血肉机器,而是肉体,灵魂,心理等因素的统一体,因而,最佳的养生和治疗应该是身、心、灵同步进行,而不能偏废。

【关键词】生命本质养生

【Abstract】findoutthelifeofthepeopletothecorrectnatureandthetreatmentregimentoplayakeyrole,from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combinedwiththemodernpsychologyknowledge,religiousphenomenonandtoexplorethecomputerprinciple,theviewthatmanisnotthesimplemachineisfleshandblood,butbody,thesoul,thepsychologicalfactorsofunity,therefore,thebesthealthandtreatmentshouldbebody,mind,soulsynchronizationandnotsuppressed.

【Keywords】lifeessenceregimen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需加倍的呵护与保养,一旦出了问题就必须精心治疗。可是,虽然我们都很尽心尽力,但效果还是难如人意,究其原因,并非是技术的欠缺,而是对人的生命认知肤浅,以至于在使用、保养和治疗上经常出错。我们只知道将事情力争于做好,但忘记了在做好之前首先必须做对。

人的生命无可比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最精密的智慧生灵。就目前的科技能力而言,想彻底弄清很难。有人说过,如果将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及科研经费都集中起来,专门研究人的生命,可能须二十多年才能弄清。而按照现在的研究进度,可能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足见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等待过程,但如果不清楚生命的本质,又何谈保养与治疗呢?

其实,我们都有过相同的经验,对买回的每一件电器在使用前先必读一读产品说明书,而说明书里大约分四个部分,即系统概论、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故障及维修方法。其中系统概论中描述的是该产品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并依据此而提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当错误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排除故障的维修处理,在这里只有清楚了其构造和原理才有可能提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而只有正确的使用产品才能少出故障,即便偶尔出了一点小小的故障,依据其构造和原理进行维修也是很容易的事。作为产品的使用者来说,只要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和保养,该电器的使用时间一定会达到设计者的预定时间,甚至更长。反之,若经常错误操控,而不加以保养,就会因事故频发而缩短其应有的使用寿命。人也是一样,只有我们清楚了生命的构造和原理后才会制订出正确的使用和保养方法,而按照正确的方法保养,人一定可以活到该活的生物年龄,达到健康而长寿。然而生命的成分和原理又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台计算机并非只是硬件的拼凑,而是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有机结合才会产生功能作用的,其中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其正常的使用。人的情况也与之类似。人,并非简单的血肉机器,而是肉体、灵魂、心理三者的统一体。在这里,肉体类似硬件,灵魂类似如系统软件。心理类似应用软件,灵魂和心理在中医被称为“元气”和“元神”,元气藏于丹田,元神藏于大脑,且“神”、“魂”、“魄”、“意”、“志”分别隶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以支配脏器及全身功能活动。灵魂(元气)与生俱来,是支配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可以说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是失去生命的空壳。许多没有大脑的低级动物,其生命的基础就是灵魂,它们依靠动物的本能而活着,其生命质量很差,反应迟钝,完全没有主观能动性。当动物进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产生了大脑,大脑的出现为心理(元神)的活动奠定了生理基础,而心理的作用就是在动物本能的基础上让机体对外来刺激作出迅速反应,以提升生存质量。人为动物之最,其心理发展到动物的最高阶段,不仅仅俱备了意识,而且还有思维、自觉和联想等等,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人体主观能动性。

人的肉体、灵魂、心理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健康,产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无论是使用、保养还是治疗都必须在此结构原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否则是不可能达到真正的目标。

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但医家过分关注肉体的调理,佛家则偏重于心灵的修炼,唯有道家深得生命的真谛,做到身、心、灵同养。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这里说的是上古时代的那些得道之人,知道生命的构造原理,所以能够顺应自然变化规律,用正确的养生方法来保养调和身体,从而达到身、心、灵的高度统一协调,活到人的生物寿命,超越百岁才离开人世。正因为道家能够认知到人的生命是身体、灵魂、心理三者的统一体,并且依据此原理创出正确的养生方法,从而让人的生命健康长寿。

人体的疾病类似于计算机的故障,虽然许多的时候是硬件的问题,但更多的是软件的故障,特别是在慢性病领域,虽然说现代医学对肉体(硬件)损伤的治疗技术达到了高超地步,但对灵魂和心理(软件)的问题却是一筹莫展,从而让众多的慢性病只能缓解无法治愈。而中医虽然在很久以前就对人的心理和灵魂有所阐述和研究,但却没有能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证实,且在现代医学原则的压制下,不仅理论上难以追根究底,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都被嫌疑为迷信而弃之不用,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一切讲究证据。

现代医学的原则是:不能用还没经过证实的观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但可惜的是,虽然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但还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值。人体的许多奥秘暂时还无法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加以揭示,因而大大的制约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上述医学观念也恰恰成了医学诊断和治疗上无法逾越的障碍。当然,如果我们能突破现有观念的执着,多用理性和悟性来看待人体疾病问题时,就会惊奇的发现许多疑难都会迎刃而解。比喻说:我们无法看到的软件内存的东西,但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及系统学理论来知晓,我们无法证实灵魂和心理,但可以借助心理学、基因密码、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宗教现象来破译。假以时日,当只需要轻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解决计算机故障时,还会为拆卸机器而大费周折吗?

当然,对肉体的阐述人们都愿意相信,而对心理的解释似乎半信半疑,灵魂有吗?该不会是迷信吧,怎么可能呢!要知道相信与迷信虽是一字之差,其结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在飞机发明前,科学家们认为人是不可能飞上天的;在电视机和手机发明之前,人们认为千里眼,顺风耳只是哄哄小孩儿的神话,,在蒸汽机发明前,有人就数落富尔顿“你有没搞错,只要在甲板下生起一团火,就能让船乘风破浪的航行”?其实,任何科学研究几乎都遵循了这样的一个规律:提出设想(幻想),然后再理论研究,再进入实验研究,最后才有可能走向成功。假如我们的祖先当初什么都不敢想,也不敢做,相信此时此刻,我们都还在与兽为伍,茹毛饮血,科学研究是这样,养生和治疗也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李德新.《中医学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郭海英.《中医养生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民族出版社)2005.

[4]唐译.《道教养生》(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

[5]吴清忠.《人体使用手册》(出版社花城).2008.

[6]管斌全.《我信我能我要》《中国画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