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 2

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陈丽玉

陈丽玉(江苏省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2155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217-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在精神科,护理安全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是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除隐患,是保证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1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精神病人常常表现为思维、行为、情感、感知等方面的异常,在病理的支配下,病人常缺乏自知力,出现兴奋、冲动毁物、伤人、自杀、拒绝治疗等,给护患沟通、护理安全增加了难度。

1.2精神病人住院环境的特殊性在精神科,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通常采取封闭式管理方式,病房条件受到限制,各年龄段、各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同处一个病区,使有的患者受病态支配出现冲动、伤人、外逃等行为,如病房设施不到位,如门窗不牢固、危险物品的存在,病房内的设施不符合精神病患者的特殊需要,都是产生护理纠纷的隐患。

1.3护理文件书写和管理不规范护理文书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或主观资料多,客观资料少;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或漏记等。一旦发生纠纷,拿不出真实可靠的证据,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4护士综合知识水平低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就诊患者中精神障碍伴发躯体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其他各专科的护理知识及技能。精神科护士平时接触躯体疾患机会少,再者各种设备条件有限,对身体疾病的先进护理技术不能及时掌握。

1.5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按习惯、凭印象草率办事,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2]。

1.6如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忙的情况下不能将“三查八对”的内容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如执行医嘱时,有疑问时不请示、不报告,在注射、发药过程中张冠李戴,打错针、给错药等。

1.7交接班不认真严重冲动伤人、自杀及躯体疾患的患者交接不认真,特别是夜间交接班不能做到床头交接,对病人病情变化心中无数,接班后不按精神科护理等级要求巡视病房,导致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造成病人或护理人员受到伤害,发生严重后果。

1.8环境给护士的压力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一群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患者,他们随时都可能发生自伤、伤人、毁物、自杀、外跑等意外行为,护士在工作中既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以防患者突然攻击,护士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疲劳。这样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实施护理时产生一定心理压力,形成安全隐患[3]。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主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思维内容、思想动态,尤其对严重自杀、逃跑念头的患者,严密观察其行为举止,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平时注重业务技术培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经常进行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提升护士应急抢救能力,保障病人安全。

2.1.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同情、关心、理解尊重病人,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主动向护士倾诉内心思想。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1.3重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4]。强化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抗风险能力是安全管理的关键[5]。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论,针对各科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教训,及时进行分析,查找目前医院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

2.1.4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等,明白自己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2.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根据医院发展情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同时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节假日等班次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情况科室实施了弹性排班。护理任务重时,增加一个两头帮班,协助大、小夜班护士管理病人进餐、服药、睡眠等,确保大小夜班护理质量,避免因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护理管理者应善于观察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生活困难。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

2.3加强病房环境安全管理,完善病房设施精神病房设置要安全,发现门窗、门锁、床、玻璃等有损坏时,及时修理。病区办公室、治疗室、备餐室等场所应随时关门锁,不能让病人进出这些场所。医护人员出入病房门要及时,不要让病人站在门边,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4认真履行告知制度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操作时,都要向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征得家属同意。如对病人实施保护性约束、MECT治疗等。家属带病人外出要交待注意事项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探视病人时告知家人精神科探视制度。

2.5加强细节管理,注重环节控制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是在没有家属的封闭式管理病房,认真交接班,重点病人特别交接,发药时一定要看服到肚。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制定《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观察护士的自律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化发展机会,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应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督查检查、消除不安全隐患,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放心、满意的住院环境。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高艳红,王红,陈晓光规范护理抢救制度防范护理纠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0.

[3]穆纳新,燕云,李丽红,等.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7(8):20-21.

[4]苏意娟,邹佩珍.护士长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四新要素”[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56-57.

[5]卢昌懿.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54-55.

[6]张小琴.对强化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分析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7,4(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