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李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李曼

李曼

荣庭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人为源或者是天然源造成的有害气体进入到大气中,进而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不仅会对人体和生物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还会对全球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的大气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污染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处理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特征

首先,污染范围广。大气污染的传播介质就是空气,随着空气的流通,大气污染从而得到传播。所以大气污染的扩散性极强,控制起来相当麻烦。所以,一旦大气污染发展开来,就会快速的大面积的传播扩散,对范围内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成分复杂。可以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很多,种类也较为复杂,比较常见的有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等。能够具体表现出来,有距离我们生活十分接近的,那就是近两年来在我国势头正凶的雾霾,而雾霾作为一种对人类呼吸道具有着极大影响的有害污染物,也是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对象。

二、大气污染危害

首先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便是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几年,患有呼吸系统等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保持着较高的死亡率,这与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直接相关。例如出名的“伦敦雾”事件,从其大气污染爆发开始,短短的5天内,便有4000余人失去了生命,随后又不断地有人因为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死去。其次,大气污染也对其他物种产生了危害。例如,酸雨的产生极大地限制了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有害的物质不断地积累,进而对肉食动物产生了影响。此外,受污染动物的尸体又会重新地回到生态系统中,产生恶性地循环。

三、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1二氧化硫SO2主要危害

二氧化硫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黏膜。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易被上呼吸道和支气管黏膜的富水性黏液所吸收。因而它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和支气管以上的气道,造成该部位的平滑肌内末梢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反射性收缩,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变窄,气道阻力增大,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可造成局部炎症或腐蚀性组织坏死。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并对其他刺激物的敏感性提高,引起咳嗽,并能刺激眼结膜引起炎症,极高浓度时可发生声门水肿或肺水肿以及呼吸道麻痹,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2悬浮颗粒物TSP(如:粉尘、烟雾、PM10)主要危害

随呼吸进入肺,可沉积于肺,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颗粒物上容易附着多种有害物质,有些有致癌性,有些会诱发花粉过敏症;沉积在绿色植物叶面,干扰植物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和水分的过程,从而影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厚重的颗粒物浓度会影响动物的呼吸系统;杀伤微生物,引起食物链改变,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遮挡阳光而可能改变气候,这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3氮氧化物NOX(如:NO、NO2、NO3)主要危害

氮氧化物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长期吸入低浓度NOX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过氧化,损害细支气管的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细胞,破坏肺泡组织的胶原纤维,并可发生肺气肿样症状。它尚能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NOX在肺中形成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血红蛋白),能降低血红蛋白带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肺的损害比较明显;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中枢神经损害比较明显,对心、肝、肾以及造血组织等均有影响。

4一氧化碳CO主要危害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合力要比与氧的亲合力大200~30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一旦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向机体组织运载氧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进而影响对供氧不足最为敏感的中枢神经(大脑)和心肌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从而使人产生中毒症状。

四、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1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加大对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实践,在经济发展中变革传统的生产技术,采用节能清洁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和节约生产原材料与能源,对有毒害作用的原材料与能源进行检测与淘汰,废弃物合理化处理等;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最优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并且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使用天然气这类二次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代替,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法制监督

防治大气污染,还要做到“有法必依”。这就要求执法人员都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执行相关条例,将法律的实施落到实处。执法不应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制约,不得偏离法律的规定,在处罚执行和环保执法方面必须做到彻底。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群众监督,鼓励将违法行为举报或提起诉讼,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依法惩治破坏环境之人提供法律保障。防治大气污染,更要做到“违法必究”。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不得姑息,必须依法严惩,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实际中,很多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而且屡治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惩治力度不够。对于干扰、阻挽大气污染治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真正有效遏制随意污染的行为,才能把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全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设计与建设要立足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结合大气环境保护,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按照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划分城市区域。科学调整工业布局,利用各城市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工业区的建设,应该在城市的边缘或者郊区,位于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远离居住区。推广城市集中供暖将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生活取暖燃煤是城市煤炭烟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根据大气环境特点,在城市主导下风向的郊外地区建设大型的电热厂和供热站,进行区域集中供暖。通过配备高效率除尘设备进一步优化取暖行业,集中整治烟南排放,有效消除市内烟尘污染。减少市内交通运输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交通废气污染,一方面在于提升内燃机的燃烧设计,一方面在于汽油品质的提升。内燃机内部燃料燃烧越充分,产生的废气越少。同时也要开发高效的车载汽车尾气净化器,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推广公交系统建设,提倡公共交通,发展天然气汽车,推广城市电动汽车。

5加强绿化建设

大范围的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城市内的绿色植被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市内空气成分,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可有效缓解污染程度。丛林的阻拦可有效降低局地风速,使空气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降,有的植株叶片表面有绒毛或者分泌物的覆盖,可吸附飘尘、吸收有害气体。

结束语

大气污染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气污染的前期预防和后期治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企业应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淘汰高污染设备;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有效、合理的环境监管方案,提高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郭娟.守护蓝天白云[N].晋中日报,2015-02-16002.

[2]陆猛.城市大气污染生态效应分析与防治对策[J].科技风,2015,02:2.

[3]王萍.大气污染防治法:为百姓留住蓝天白云[J].中国人大,201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