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语言通俗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浅谈电视语言通俗化

张文利

张文利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0-0241-01

摘要:电视语言包括电视有声语言和字幕等,电视语言不仅依托视觉也依托于听觉。电视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在电视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俗化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特征,新闻传播者特别是主持人必须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更好的为推动大众传媒服务。

关键词:电视语言;有声语言;传播;主持人

广播电视媒体自1920年出现以来,其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的具有迅速传播的特点,列宁曾经赞誉它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凭借着可看、可听,直观、全面,而且通俗易懂赢得了广泛的观众。电视语言包括电视有声语言和字母等。通俗化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更是电视有声语言的主要特征。

电视特有的属性决定了电视有声语言的简洁、通俗。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画面在先,解说在后;画面为主,解说为辅。二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这种特殊的属性,决定了画面上有的,无须描述,画面能展现的,无须提示。解说词应做的是对画面的丰富、挖掘,以及画面不能表现而又需传达给观众的一切信息的补充。它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满满当当;而应恰到好处、少而精;应一语中的、画龙点晴;是对片子深度和广度的开掘,是对主题的进一步升华。所以说,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在传播画面的同时,大量的有声语言诉诸于听觉。这就要求电视有声语言必须简洁、通俗、明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短时间内让受众接受,从而达到传播目的。

我们追求电视有声语言的通俗化表达,并不是流于表面、相反是深入浅出、是厚积薄发,是既通俗又准确又生动,是大俗中的大雅。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就记者和主持人而言,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了解,有对基层情况的熟悉,有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精品。像在课上赵雪老师讲到的陈鲁豫在节目中问到的问题太过浅薄,没有知识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记者和主持人在进行电视有声语言的传播时应该注意很多问题。

首先,主持人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层次。丰富的阅历,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形成个性风格的重要因素,是客观的完成电视有声语言通俗化的基础。主持人在艺术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知识。众所周知,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是一种有意识有准备的语言传播活动,必须符合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要求做到语言精炼有序,这是传播者语言功力和多方面修养的体现。不能设想萦琐而混乱的语言能给人带来美感。只有精炼的语言才能使所要阐明的事物的性质、意义十分清晰,突出本质和要点,使受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只有有序的语言,才能做到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有助于受众接受与理解。而这些能力都是靠主持人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才能够达到的。

其次,主持人要努力钻研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各行业知识。只有融汇贯通,才能深入浅出。目前,我国新闻单位的从业人员大多毕业于新闻、中文专业,学习人文科学的较多,理工科类的较少,复合型人才更少,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而新闻报道又是涵盖范围最广的行业。因此,涉猎之宽与知识面狭窄之间的矛盾不时就会在报道中显现出来。突出表现为主题不集中,说理不透彻,缺乏内在逻辑性,文中堆砌概念术语,难懂难读。作为诉诸于视觉的报刊来说,诘屈聱牙可以慢慢琢磨,而就诉诸于听觉的电视有声语言来说这是大忌。其实“真理本来是明明白白的”,也是浅显易懂的。新闻工作是党的耳目喉舌,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只要我们通晓了政策,熟悉了基层的情况,新闻报道就一定能和丰富多彩的现实联系起来,我们的报道也一定能够生动活泼。同样道理,我们在了解各行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找到鲜活的例证使我们的行业报道通俗明了。当我们通过学习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相关行业就会触类旁通。而且,记者由于行业的便利,只要多听多看多问多记,自然就能做到广泛涉猎,一专多能也并非难事。

第三,主持人在播读新闻和采访嘉宾要注意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原则,它是使电视有声语言通俗、准确、生动的基础,是新时期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它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某些主持人和记者高高在上、根据会议材料图解政策,空话套话连篇的报道现象,或者浮光掠影、写表面文章的弊病。它要求记者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去捕捉最典型的画面、录入最有特色的声音,使电视有声语言变得鲜活和生动,做到亲切自然深入人心。贴近群众就是要把自己当成群众的一份子,深入其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平等对待被采访者,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发问,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从而说出真心话。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名通过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具有编辑、记者的素质和功底。因为就算是最简单的播读新闻,也都是依据稿件进行二度创作。只不过编辑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及身份决定,相对更严谨、更规范;而类似于读报这种播读新闻的主持人则特别需要强调个性突出,阅历深厚,在尊重原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样都是播报但各有各的播法,不能用播新闻的状态和方法去读报,也不能用读报的状态和方法去播新闻。主持方式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相当的学识和素质,能将精彩的新闻、故事通过主持人的再创造娓娓道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俗化是大众传媒以及一切学术研究应当追求的目标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大力弘扬这种通俗化风格,还要身体力行实践它、推动它,使之成为传媒业的共识,以更好地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春,电视语言的时态特征.新闻爱好者,2004,(03).

[2]尹协康,生活化——电视语言的基点,视听界,2000,(03).

作者简介:张文利女出生年月1989.03山东省人,临沂大学08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班,播音与主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