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品条码与条码标准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 1

对商品条码与条码标准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张丽萍

江阴市标准化研究所

1商品条码的管理机构

商品条码是商业经营中对商品进行系统管理的一种手段,对于商品的营销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商品条码有进行专门的管理,一个是全球性的,一个是我国的,两者都在商品条码管理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接下来就对两个管理机构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管理内容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它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受理各国商品条码的申请注册并分配其前缀码,这可以使得该商品条码在各国中通行。通用的商品条码,其知识产权是属于EAN的,各国被分配到的前缀码是独立无二的,分配给我国的前缀码是690至699。每一个国家都不能够在没有经过EAN申请注册商品码后使用商品条码,各国在注册后还需要每年向EAN交纳会费,如果逾期未交的,则其前缀码的使用权将被取消;第二个是就商品条码的国际标准进行制定、修订等;第三个是定期组织商品码交流会。

1.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管理内容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要是针对国内需要使用商品条码的企业,受理其注册请求并分配一个厂商识别代码,该厂商识别代码具有全球唯一的特性。没有经过申请注册的商家不能使用或者盗用厂商识别代码。国内企业同样需要向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交纳维护费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每隔两年会对其进行复审,如果逾期不参加复审和不交纳费用的会被取消厂商识别代码。管理中心还需要就对条码系统的成员信息进行定期的检查,除此之外,其管理内容与EAN一致。

2商品条码制作的要求

上文对于商品条码的管理机构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管理内容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管理内容这两个方面。接下来就对商品条码制作的要求进行思考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尺寸设计

商品条码的尺寸设计主要是根据放大系数决定的。在实际操作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商品的包装印刷面积以及条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放大系数,一般要求该范围是0.80-2.00。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选的越小,其印刷质量要求越高,反之,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选的越大,其印刷质量要求就越宽松。

2.2颜色搭配

颜色搭配是将条和空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因为机器在读取条码符号的时候是通过不同颜色对于红色光的反射率的差异来进行辨别的,故工作人员将条和空的颜色的反差设置的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条色会选择深色的,空色会选择浅色的,从生活中的商品条码可以发现,黑白两色是最为常见的,如图1:

图1:黑白两色搭配的商品条码

2.3位置设计

商品条码符号的位置是需要根据后期的工作进行设想的,符号不能够因为碰撞从而发生变形,需要保障其扫描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条码符号的最佳位置是在商品包装的主显示面的背面的右下半区域,一般是不会在商品包装背面放置商品条码的。如果是体积较大的商品,条码符号放置在商品包装的底面是很不方便的,也不可以将其放置在有穿孔、折叠、交迭以及隆起的位置,如图2:

图2:商品条码的合适位置

3商品条码标准化的方式

上面的文章对商品条码制作的要求进行思考分析,主要有尺寸设计、颜色搭配以及位置设计这几个方面。根据这些信息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对商品条码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思考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在完成设计后需要由技术人员进行时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继续投入到实际印刷工序。生产印刷车间在接到印制任务后需要根据工作流程来开展工作,如果设计没有通过审核,工作人员是绝对不可以印制的,这可以保障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商品条码印刷品的标准化管理

商品条码印刷品在印刷的过程中的样品、废品等都需要进行存档,其中废品可以进行销毁,任何工作人员都不能够存留。印刷和装订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残次品,工作人员需要在生产全部完成后对其进行清点,记录并销毁。工作人员对商品条码需要按照流程进行检查,在该过程中分出合格品、不合格品以及残次品,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如果后期工作中存在问题需要对检查人员进行惩处。除此之外,商品条码印刷的时候,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允许,任何工作人员不能将其带出生产区。

3.3商品条码胶片的管理标准化

商品条码胶片的拼版过程中需要将数量清点好,拼版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存在拼版错误或者质量的需要及时更换并进行登记。胶片晒制以后需要有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不能够随意的放置。

4总结

商品条码对于生产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有进一步的创新。工作人员需要就眼前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姣.谈商品条码与条码标准化的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47.

[2]苏永生.谈商品条码与条码标准化的发展[J].消费导刊,201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