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演示效果,提高护理技术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加强演示效果,提高护理技术教学质量

姜亚娟

姜亚娟(河南煤炭卫生学校河南平顶山467013)

【摘要】在护理技术教学中,演示法一直是一种主要教学手段,教师运用演示教学法的效果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作者结合护理教学实践,阐述了护理技术教学中提高演示效果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演示教学护理技术教学效果提高

《护理技术》是中专护理教育中讲授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课程,各种常用护理技能操作的学习一直是它的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演示法一直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而准确的动作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要学习操作的表象,以了解该操作的要领、流程[1]。护理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学中效果良好的演示,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氛围,提高掌握操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可见,教师的演示效果,对教学效果可以产生直接的作用。

护理操作的特点决定了演示法在《护理技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遇到“三多”问题,即操作步骤多、细节手法规范多、无菌原则要求多,这些都给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护理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将正确地示范、精炼的讲解、以及合理的教法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提高护理技术教学中的演示效果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演示法的运用

演示是护理技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在直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操作的动作形象、要领和方法[2]。教师规范而优美的演示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1完整演示法

完整演示法适用于教学的初始和教学的结尾。教师在传授新的操作技术之前,可以给学生多次演示完整的动作或观看教学光盘,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概念。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以形成关键的第一感官印象。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弄清操作步骤后,就应在操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操作手法标准和动作流畅优美。俗话说:学习容易改正难。学生在学习护理技术操作时,一开始就要严格规范动作、反复强调,形成正确的定势。要知道基本动作是整套操作的基础,只有一丝不苟的做到每个动作规范,才能提高整套操作的质量。

1.2分解演示法

分解演示法主要运用于新授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时,便于学生弄清整套操作的各个步骤,尤其是关键环节。如讲授“周围静脉输液法”时,由于该项操作步骤较多,而且无菌要求严格,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该操作分为治疗室液体准备和病房穿刺两部分来讲解示范,并分别把这两进一步分解示范,对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强调,如此条理清晰,重点明确的演示可有效的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整演示和分解演示两种方法在教学中应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完整演示可以针对整套、某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演示可以是整套操作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某一段操作的一部分或一步操作。但需注意的是,必须以学生掌握的情况和理解接受能力为前提。当学生已掌握每步操作的要领时,就应从整套操作的完整连贯、动作的流畅优美、神态的自然大方等方面提出要求,此时就要用完整演示,使技能在不断练习中提高。

2演示面和演示位置的选择与运用

护理技术演示教学中,演示面和演示位置的合理与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2.1教师演示面的灵活运用

演示面的运用,要根据动作的特点及示范部位的不同灵活选择,目的是便于学生从不同侧面看清动作全貌,掌握操作要领。如教授“口腔护理”时,在演示牙齿各面及面颊内面、舌面、上腭的擦洗方法时;介绍“注射法”的持针手法和进针角度时,教师都要注意到要让每位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操作手法,使她们真正领会手法要求和细节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的掌握动作要领,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

2.2教师演示位置的选择

教师做演示的目的是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的操作技术。因此选择演示位置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当讲解示范时,不管学生是站立或坐位,均应注意人员应密集和呈半圆形,前后排错开。教师的位置可在学生中间,这样便于学生看清教师的讲解演示。如演示的操作中有位置的改变或方向的改变,教师在课前就应考虑到对学生观看的影响,并作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教师演示面和演示位置合理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对演示面和演示位置的灵活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护理操作演示的要求

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针对每一个操作技术,讲解都要做到目的明确、用语简练、重点突出。鉴于多数操作步骤多、无菌严的特点,教学时最好将一套完整的操作分为若干“段落”来分别讲解演示,对于其中的关键环节,讲解时应注意语速要慢,语调要重,适时配合缓慢规范的动作手法演示,有助于学生迅速在头脑中建立强烈的视觉印象。经过练习,等学生已基本掌握这些“段落”后,再从整套操作的连贯流畅、动作的轻巧优美等方面提出全程质量标准要求。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初学者,教师应注意一次讲解示范不要求多求全,如在介绍“打结法”时,多种结的打发不要一下讲完,先把最基本最常用的“方结”的打法演示清楚,学生练习并熟练掌握后再介绍其他内容,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最后,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操作技能,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尽量缩短讲解演示与学生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个别教师为了省时方便采取集中练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护理技术教学是一种以教师演示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尽快的掌握操作技术,就要求教师的演示应随着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不同灵活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学习规律,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地运用演示法,提高演示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雪玲.提高护理临床教学演示效果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1(5):23-24.

[2]刘兴莉,和亮.媒体播放与演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09.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