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白舒婷

白舒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接受抢救时,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快速的、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为医生治疗的开展、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急诊护理人员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才能保证病情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对此,学者针对急诊护理中可采用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即综述了研究进展。

【关键词】急危重症;急诊护理;病情评估工具;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006-02

急诊科接诊患者后,从分诊开始,至实施救治,病情评估工作要始终进行,要求评估要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完成,以能指导后续治疗及判断病情预后。在病情评估工具的选择方面,以往研究多集中研究国外病情评分工具所具备的适用性,并得出结论,评估ICU患者、急诊ICU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时更为适用。近年来,不断的发展急诊专科,急诊医护人员在进行病情评估工具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探索与急诊专科护理相适合的病情评估工具类型,本研究即对急诊护理中可采用的急危重症评估工具类型及其应用进展做出综述。

1.急诊护理中常用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类型

1.1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

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衡量时即会采用APACHEⅡ,同时,危重症患者临床结局预测中,APACHEⅡ也是重要工具。APACHEⅡ包含3部分:(1)A项:急性生理学评分(APS),生理参数共12项,分别为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昏迷评分、氧合作用、动脉血PH、血清钾、血清钠、血清肌酐、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比容,每项0~5分评分,总分0~60分;(2)B项:年龄评分,0~6分评分;(3)C项: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5分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总分为A项、B项、C项分数的总和,分值范围0~71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病情越轻[1]。另外,对于患者死亡危险率(R),APACHEⅡ提出一个计算公式:In[R/(1-R)]=-3.517+(APACHEⅡ评分×0.146)+0.603×(仅限急诊术后患者)+入ICU时主疾病评分。R值计算出来后,将所有患者R值相加,再用总和除以患者例数,最终获得的结果即为所有患者的预计死亡率。患者在急诊ICU就诊后,病情评估适合采用APACHEⅡ,以APACHEⅡ评分为依据,再结合患者相关的检查结果,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可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不过,急诊应用APACHEⅡ时,该工具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较长的评价时间、较高的费用,医院某些医疗设施受限情况下较难以APACHEⅡ作为患者病情评估工具。

1.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1997年,Morgan等人将早期预警评分(EWS)提出,为更加便利的应用到临床中,对EWS做出了改进,2001年再次修订之后,MEWS被提出。后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决定,在医疗机构开展病情评估方法中,MEWS正式成为其中一员,英国重症监护协会、伦敦皇家医学院共同建议,评估综合病房患者病情时,应使用MEWS。MEWS赋予各项生命体征相应的数值,生命体征参数包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意识,除体温评分范围为0~2分外,剩余参数均0~3分评价,各项参数评价完成后,将得分相加,得到最终的总评分,总评分处于0~14分之间,总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病情越轻[2]。另外,以90~140mmHg作为患者正常的血压值,如果患者基础血压与正常值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计算时则根据基础血压进行。目前,急诊及专科疾病患者均已经广泛的应用MEWS观察病情、评估以后,信效度较好。但急诊患者伴有意识障碍时,如单独应用MEWS评估患者病情,敏感度较差,建议与神志评估法联合应用。

1.3病情严重指数(ESI)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Gilboy等人提出ESI,其基本思想为预检分诊工作应以患者病情及其需求的医疗资源为依据。ESI属于综合指标,对发病率、严重度做出全面的考虑,严重度表示时采用百分率,按照普遍率×严重度来计算。ESI是一种5级预检分诊工具,为递减预检方法,根据患者病情,从1级到5级依次递减,患者在急诊科就诊后,护理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时,从4个决策点出发:(1)紧急抢救生命措施是否需要开展,“是”则为1级;(2)高度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嗜睡症状是否存在,疼痛、痛苦是否严重存在,“是”为2级;(3)患者需求的医疗资源至少2项时,以年龄为依据,判断生命体征的平稳程度,“平稳”为3级,“不平稳”为2级;(4)按照需求的医疗资源的具体项目,需要1项划分为4级,不需要划分为5级。

1.4休克指数(SI)

SI为脉搏与收缩压的比值,可将血流动力学情况反映出来。休克发生原因中,最常见的即为失血,而失血性休克主要是由外伤、脏器破裂等因素引起。通常认为,0.5~0.7为SI的正常值范围,当SI值为1时,减少10%~30%血容量,休克程度轻度;当SI值为1.5时,减少30%~50%血容量,休克程度中度;当SI值为2时,减少50%~70%血容量,休克程度重度。SI不仅能够判断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同时还能评估非失血性休克相关疾病患者的病情。另外,急诊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心脏疾病或肺栓塞,患者存在循环系统障碍情况下,病情评估的可靠工具即为SI。现阶段,我国尚缺乏有关于SI与急诊常见病情判断关系的研究资料,仅有的研究多样本量少,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该工具。

2.急诊护理中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

2.1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院前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尽早的识别重症及潜在重症患者,及时的给予相应的处理,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急救人员达到抢救现场后,护理人员要能协助医生及时的开展病情评估工作,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如果仅仅是依据经验判断,判断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通常会相差甚远,为能将院前急救中病情判断的准确程度提高,建议应用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王秋萍[3]在院前急救中评估患者病情时,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给予患者分组,0~4分组部分给予院前一般处理,主要为吸氧、补液,大多数未进行处理,直接送往医院,5~9分组基本都给予院前一般处理,较少数给予紧急处理,≥10分组90%患者给予紧急处理,剩余患者给予一般处理,针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处理后,患者均安全的转运到医院中接受继续急诊救治或专科治疗。另外,院前急救中还可根据具体的MEWS评分给予患者相应的标识,便于院内就诊时预检分诊的良好开展。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将MEWS评分与腕带标识相结合,但研究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

2.2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急诊患者就诊后,准确的预检分诊有利于提高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急危重症患者入科时,分诊护士除了要迅速的了解患者基本情况之外,还需要应用相应的病情评估工具量化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能准确的分诊,减少患者滞留时间,使患者尽快的接受相应的诊治。学者经研究发现,MEWS评分不足5分时,91.6%的患者并需要住院治疗,急诊留观或转至普通门诊治疗即可,MEWS评分超过5分时,将会增加病情变化的危险性,显著提高专科治疗或ICU治疗的患者数量。因此,急诊护理人员开展预检分诊过程中,可利用MEW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合理的分流,避免急诊拥堵,并保证患者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此外,ESI也可作为预检分诊中评估患者病情的工具,通过4个决策点的分析,护理人员可准确的完成预检分诊工作,不过,ESI的中文版本目前尚未形成,信效度研究也暂时未开展,还需对该工具更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以能尽早的应用于临床中。

2.3抢救护理中应用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给予相应的辅助,以保证抢救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能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便于医生针对性的做出处理。朱海英、李环、唐芳等人[4]评估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情况时,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APACHEⅡ评分、重症护理评分、简单临床评分,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评分为20.5分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9%、79.6%;重症护理评分越高,患者死亡率越高,评分为41.5分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1.2%、72.9%;简单临床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评分为11.5分时,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5%、72.9%;这3种评分方法均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且APACHEⅡ评分的诊断准确度强度最高,其后依次为简单临床评分、重症护理评分。另外,易雪忠、李海燕、高凯先等人[5]利用自制的护理风险评估单评估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与仅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及不良护理事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急诊护理中应用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后,可有效的提升抢救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但目前可采用的病情评估工具较多,每种工具适用情况不同,还应进一步的针对每种工具开展深入研究,便于急诊护理人员的科学选择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碧珍,蒙建华,胡明,等.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6(01):191-192.

[2]王书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9):144.

[3]王秋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111-112.

[4]朱海英,李环,唐芳,等.三种评分方法在危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18(01):67-69.

[5]易雪忠,李海燕,高凯先,等.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在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