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腹部B超检查漏诊的经验交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避免腹部B超检查漏诊的经验交流

吴亚玲连玉红

吴亚玲WuYaling;连玉红LianYuhong

魏娟WeiJuan;瞿萍QuPing;邓守恒DengShouheng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442000)

(RenminHospital,HubeiMedicalUniversity,Shiyan442000,China)

摘要:总结腹部B超检查经验,探讨避免腹部B超检查漏诊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Abstract:Toprovidedthereliableiconographyinformation,wesummarizetheexperienceandexplorethemethodonavoidingmisseddiagnosisinabdomenultrasonicexamination.

关键词:腹部B超;漏诊;扫查技巧

Keywords:abdomenultrasonicexamination;misseddiagnosis;skill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7-0186-01

0引言

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临床对超声诊断的依赖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避免漏诊或误诊给临床诊断带来的失误,笔者将多年总结的腹部超声检查技术总结报告如下,与同行共享。

1扫查技巧

1.1肝脏扫查超声探头应置于探测区连续滑动,从纵、横、斜各个切面进行扫查,在每一个探测切面扫查时,应将探头作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嘱患者作较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便检测到极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1],扫查时要扫查到肝脏的边缘,即要显示出肝脏边缘的相邻结构。肝脏浅部的小病灶,特别是中、高回声的病灶易漏诊,可改变声束方向,使浅部变成深部,以避免混响伪像的干扰。肝脏增大时,应将探头向足侧滑动至显示周邻结构,再作纵切显示出肝下缘的包膜。肝脏明显缩小时,右肋缘下因肠气干扰无法显示肝脏,扫查时应将探头放置肋间作最大范围侧动以改变体内声束切面的角度。若患者过胖,肝深部无法显示,应多体位、多切面扫查。若胃胀气时,肝左外叶无法显示,可右侧卧位或饮水500—800ml左右后扫查。

1.2胆道扫查胆囊扫查时可将探头平行放置于右肋缘下,在体表自头侧向足侧缓慢倾斜转动,直到在肝右叶下方出现胆囊轮廊。首先观察胆囊的长轴切面,然后取垂直于长轴的横断面作连续观察[1]。胆管扫查需在肝门至胰头区域的右上腹作仔细的斜切或纵切扫查,一般上段向右斜,下段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折曲。当横结肠内容物及气体较多干扰胆囊成像和观察时,应加压扫查,亦可灌肠排便后扫查或素食三天后扫查。

1.3脾脏扫查患者取仰卧位时探头应置于腋中线至腋后线作冠状切扫查以显示其上下经。右侧卧位时探头应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扫查。如果在脾区未见脾声像,可先找到右肾声像,依据右肾声像向上或多体位扫查,多可发现甚小的脾脏图像。镰形红细胞贫血患者,由于脾内反复多发性梗死,并有疤痕形成,脾实质不断减少,体积极度缩小,超声探测时,从各个体位扫查均难显示脾脏回声,在常规超声探测脾脏时,经常会发生脾脏探测不到,此时需结合临床,在排除先天性脾缺如游走脾、脾手术切除史后,应考虑有自截脾的可能[1]。

1.4胰腺扫查患者取仰卧位时,胰腺因胃肠气体干扰可显示不清,可嘱患者半坐位或饮水500—800ml后扫查,胰头显示不清时可让患者右侧卧位使气体向左移动。胰体、尾显示不清时亦可让患者左侧卧位使气体向右侧移动。

1.5泌尿系统扫查、肾脏扫查一般采取仰卧位扫查,冠状切时探头应头端低足端高显示出肾脏最大长轴,肾脏横切扫查时屏幕上显示出大画面、小目标,使肾周结构一目了然,避免了肾外占位病变的遗漏;输尿管扫查扫查时需要加压,特别是肥胖、气体多的患者,且膀胱要呈半充盈状态。膀胱扫查时应横切、纵切扫查,特别注意膀胱三角区,扫查膀胱前壁腹壁混响干扰处,侧动探头改变声束入射角可避免其干扰。

1.6子宫、附件扫查除常规扫查外,行纵、横切扫查时,均应注意子宫轮廓线,避免浆膜下肌瘤及双子宫、双角子宫等畸形子宫遗漏。子宫附件扫查时膀胱要适度充盈,膀胱过度充盈易将卵巢蒂长的肿瘤推至中腹,扫查时易漏诊,怀疑卵巢有蒂肿瘤时,应将扫查范围扩大到脐水平。

1.7腹膜后扫查除注意有形的占位病变外,还应注意不要忽视浸润性生长伪足样,形态不规则,无明显轮廓线的占位病变,发现此占位病变的间接征像是脏器或血管有抬高现象。

1.8中、晚期妊娠胎儿扫查完后还需大范围横切子宫以避免遗漏双胎或多胎及副胎盘。

2讨论

人体腹部实质性脏器较多,是B超检查应用最广泛的区域之一,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脏器内部病变行B超扫查遗漏较少,而脏器边缘外生性占位病变及脏器外形的改变则常易遗漏。为此,笔者在文中着重探讨了防止上述部位漏诊及避免各种干扰的扫查技巧。

除这些扫查技巧外,超声医师在行扫查时还应注意B超申请单上临床医师所提供的患者病史信息及要求检查的目的等以对患者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此外,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最合适状态,患者体位、探头部位、声束扫查切面及系统性扫查、熟悉声路“死角”及易漏区、复杂区以及辅助显示等[2]也都会对扫查结果产生影响,这也是在做操作时所必需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第4版.

[2]徐智章.肝脏病灶性病变超声诊断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第1版.

作者简介:吴亚玲(1960-),女,湖北十堰人,主管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声诊断;邓守恒(通讯作者)(1973-),男,湖北十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