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珠海市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

黄辉涛魏泉德杨春晓莫韵韶

黄辉涛魏泉德杨春晓莫韵韶(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珠海519002)

【中图分类号】R3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057-02

【摘要】目的了解珠海市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共采集市售海产品240份,对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9.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5.8%,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5~9月份检出率最高,霍乱弧菌未检出。不同种类的海产品中,贝壳类的检出率最高,其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分别高达40%和43.3%,农贸市场和酒店的污染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市售海产品的卫生监督,合理引导市民的饮食习惯,不生吃或进食未经煮熟的海产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致病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

弧菌科(Vibrionaceae)是一群广泛分布于水生动物、海水及淡水中的发酵型革兰阴性杆状或弯曲状细菌,包括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及邻单胞菌属等5个属[1],是一类嗜盐性细菌。其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等,其广泛分布于海水、海产品中,尤其在近海口、河口多见,人类摄入或接触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感染[2]。由于食用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病等,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3],珠海市地处珠江口西岸,与港澳相邻,海产品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大,也是海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市民日常的主要进食食品,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为了了解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对珠海市市售海产品进行采样检测,检测项目有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合理引导市民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的机率,并作为珠海市市售海产品的卫生监督及食物中毒的预警与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来源

2012年1月至12月,采集珠海市的农贸市场(120份)和酒店(120份)共240份样品,其中鱼类84份、软体动物40份、贝壳类60份、虾类56份;经无菌操作采样后,于4℃保存,当天进行检测。

1.2检验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根据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检测;霍乱弧菌根据广东省2010年霍乱强化监测工作方案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致病性弧菌的总体污染情况、不同月份的检出情况、不同海产品中的检出情况及不同场所检出情况进行分析。

1.3培养基和试剂

3%碱性蛋白胨水、副溶血性弧菌显色培养基、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3%NaCl三糖铁琼脂、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碱性蛋白胨水、庆大霉素平板、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

1.4仪器

全自动微生化仪(VITEK-32)、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1.5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epiinfoVersion6,通过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及不同场所中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检验水准ɑ=0.05。

2结果

2.1市售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总体污染情况

从2012年1月至12月,抽取市售海产品共240份,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9.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5.8%,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

2.2不同月份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检出率较高的月份均为5~9月,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月份为7月和8月,达到40%;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为9月,达到35%;霍乱弧菌均未检出,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月份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2.3不同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将采集的样品分为鱼类、软体动物、贝壳类及虾类,其中贝壳类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高达40%和43.3%,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软体动物类均未检出致病性弧菌。不同种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副溶血性弧菌χ2=30.76,P<0.05;创伤弧菌χ2=49.40,P<0.05),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2.4不同场所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副溶血性弧菌在农贸市场和酒店的检出率分别为23.3%和15.0%,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3%和13.3%。不同场所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副溶血性弧菌χ2=2.70,P>0.05;创伤弧菌χ2=1.13,P>0.05),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场所中致病性弧菌的检出情况

3讨论

致病性弧菌的自然消长规律与本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相关,并已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沿海区域散发性和流行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体[4]。近几年来,副溶血性弧菌一直是珠海市夏季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凶。创伤弧菌在2012的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首次列入监测范围,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开展检测,因此在食物中毒的检测中可能存在漏检的可能。进食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最为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之一,其致死率可高达50%~60%[5],患有肝病、酒精性肝硬化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其感染创伤弧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80倍,死亡率高200倍[6][7]。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因此应加强对创伤弧菌的监测。

不同海产品中,以贝壳类及虾类的检出率最高,主要原因是这类海产品主要是近海养殖,而珠海地处珠江口西岸,是咸淡水交汇处,海水较为浑浊,其含盐量适合弧菌的生长。而软体动物类,如八爪鱼、鲜鱿鱼、墨鱼仔,因为这类产品主要是远海生长,环境较为清洁所致。

同时,部分检出致病性弧菌的海产品有聚集性的现象,与部分商户在销售过程中产品混合养殖有关,存在交叉污染。

霍乱弧菌在本次调查中均未检出,不能排除与采集和检测样品的局限性有关。因此,我们并不能忽视对霍乱弧菌的重视,在某一条件下,还可能会发生局部或大流行。

综上所述,疾控及卫生监督监测部门应加强各海产品加工销售点的日常性监督和宾馆酒楼的餐前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销售商应加强对海产品的分类管理,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夏季卫生部门应加强主动监测的力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合理引导市民的饮食习惯,夏秋季节食用海水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对不能加热的凉拌食品必须严格清洗、消毒,且生熟用具分开[8],不生吃或进食未经煮熟的海产品,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玉娟,甘莉萍等.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致病性弧菌污染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6(3):1512-1514.

[2]韩善桥,马骢等.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中致病性弧菌的调查[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3,16(4):238-240.

[3]何连生等.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生物学诊断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5).569-570.

[4]吴玲,张景隆等.我国沿海五省市致病性弧菌分布调查及病原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301-303.

[5]HsuehPR,LinCY,TangHJ,etal.VibriovulnificusinTaiwan.EmergInfectDis,2004,10:1363-1368.

[6]NakafusaJ,MisagoN,MiuraY,etal.Theimportanceofserumcreatinephosphokinaselevelintheearlydiagnosis,andasprognosticfactor,ofVibriovulnificusinfection.BrJDermatol,2001,145(2):280-284.

[7]应斌宇,孙来芳等.创伤弧菌原发性脓毒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2):121-122.

[8]金国农,胡小玲等.市售海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带菌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