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照射野大小对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X线摄影照射野大小对DDR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

郭昌宗崔艳斌李海波

郭昌宗崔艳斌李海波(河北省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62-02

【摘要】本文旨在寻求一种更合理使用DDR系统的方法,使之能够得到更为理想清晰的影像。以50例胸透患者为例,在环境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照射野的大小。然后对所得影像的灰度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小面积部位摄影时,小照射野所得影像的清晰度及质量要好于大照射野。

【关键词】照射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胸部

随着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X线摄影技术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应用,体现出其方便、高效、快速、精确等特点,但也不是没有瑕疵。主要体现在其平板探测器的尺寸是固定的。当进行小面积摄影时,由于探测器尺寸和影像尺寸不一致,导致所得影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传统技术在进行小面积部位摄影时,会根据需要选择照射野和胶片尺寸。下面就对照射野大小和影像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希望帮助同行们找到一个方法,帮助诊断及临床。

1资料与方法

1.1设备与资料

数字成像设备:DDR-2000CTM多功能DDR系统,菲利普Diagnost普通X线机,AgfaScopIXLR-5200激光打印机与AgfaScopIXLT-2B激光胶片。灰度测量设备:工作站为北京新汉威公司提供的数字图像处理系统,2K显示器。病例资料:以50例胸部患者为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分别用大照射野和小照射野对患者胸部进行摄影。

1.2方法

使用DDR系统对50例患者进行胸部摄影,首先进行大照射野摄影,其条件为:摄影参数:50KV,22mAs,焦一片距85cm,照射野覆盖软组织2-3cm。得出一组影像资料(1组)摄影完毕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缩小照射野使之与探测器板尺寸一致,同样对以上50例患者进行胸部摄影,得出另一组影像资料(2组)。用灰度测量仪对两组影像的灰度值进行测量分析,以胫骨内外髁连线为测试点,得出其灰度值曲线。

2结果

结果表明小照射野能够更为清晰的显示骨骼组织内的影像细节。对摄影得到的两组影像的灰度值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不难看出同组中灰度值基本相同。大照射野组的灰度值曲线平滑,但临近骨骼的时候曲线突然变陡,反差极大。而小照射野组中无此现象,灰度值曲线不论是软组织还是骨骼部分一直显示平滑,且整体成比例放大,更容易观察其中的细节部分。

3讨论

前面已经说过DDR系统的平板探测器尺寸是固定的,一般大小为17*14inch,它作为DDR系统成像的介质作用尤为重要。传统技术能够通过选择胶片尺寸来实现影像的清晰化,而DDR系统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来实现此功能。系统产生的影像用直方图的形式展现,x轴代表像素值,y轴代表出现频率。当照射野范围增大时,像素数量也随之增加,而我们需要摄影部位的像素数比例会变低。相反照射野变小时,像素数随之减小,我们需要摄影部位的像素数比例会增大。所以照射野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直方图的显示,也会影响系统自动选择处理参数。

DDR系统有2种影响处理方式:

一种为DDR系统设定的自动处理方式;平板探测器获取的影像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系统时,DDR系统即对影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直方图自动选择最佳处理条件,以获得最佳数字图像。我们所做的实验中,大照射野组,因为有效像素比例较低,导致直方图不能真实的反应被摄影部位的真实信息,这样DDR系统不能选择最适合的参数进行图像处理。而小照射野组,因为有效像素比例较高,直方图能能够真实的反应被摄影部位的真实信息,这样DDR系统能选择最适合的参数进行图像处理。故小照射野在显示细节方面要比大照射野清晰。

第二种为影像后处理方式,根据摄影部位和临床诊断需要,对已获得的数字图像进行各种特定的处理,以获得不同的影像显示效果,使我们获取所需要的影像信息。

4总结

高质量的影像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做到任何部位的摄影都能够提供清晰的影像来保证医生诊断的正确,治疗的合理。DDR系统对小面积部位进行摄影时应缩小照射野,以保证较好的影像质量。

参考文献

[1]宋玉全,何志诚,伍筱梅,等.斜射线摄影对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1):1084~1087.

[2]宋玉全,肖少屏,蓝日辉,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平板探测器特性曲线的测试.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增刊):192~193.

[3]余候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二-直接数字化摄影.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8):716~718.

[4]朱浩栋,陈瑛,章鲁.医学图像灰度值归一化方法研究[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6,29(3):148-151.

[5]韩立海,董艳军,燕厚勇.图像后处理技术在CR摄影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21(8):84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