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刘晴

徐州市仁慈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随机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手部肌腱损伤的患者中选出21例,共59指肌腱受损,对这些患者采用外科矫正支架联合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术后恢复,并对患者手指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询问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手指功能恢复率超过90%。结论:在对手部肌腱受损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必须进行及时的早期康复训练,其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指功能恢复率,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小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关键词:手部肌腱损伤;康复护理;效果

人体手部肌腱是辅助手指及手掌活动的重要组织,其主要是辅助骨骼肌与骨骼进行连接,本身并不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属于较韧的结缔组织。一般情况下,手部肌腱损伤以开放性损伤为主,切割型较多,并伴有手部神经或骨骼损伤等情况。偶尔也会出现闭合性肌腱撕裂的情况,由于这时手部的肌肉仍然是完整的,因此对手部关节的运动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仅会影响到肌腱断裂关节的活动[1]。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手部肌腱断裂手术之后,及时的康复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即是对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随机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我院治疗手部肌腱损伤的患者,共计21例59指肌腱受损。其中男性13例,共35指受损,女性8例,共24指受损。患者年龄在6-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8±8.07)岁。其中屈肌肌腱受损共31指,伸肌肌腱受损共19指,同一手指屈伸肌肌腱同时受损共13指,出现指骨受损共11指。除此之外,患者的年龄、籍贯、既往病史、职业以及习惯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较大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手术方法

在11指指骨受损患者中,有9指是指骨骨折,为患者运用交叉克氏针方法进行内固定,不经过指骨关节;另2指为粉碎性骨折,需要利用石膏进行外固定治疗。对于肌腱的手术方法以缝合为主,首先采用3-0肌腱吻合线进行预缝合处理,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采用改良后的Kessler缝合法。然后再利用7-0无创尼龙针线对肌腱的断端进行缝合,在缝合时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证将肌腱的断端拉平,如果肌腱的肌鞘出现损伤,则不能给予缝合。另外,在缝合阶段还需要对以下方面进行注意,如果患者出现指深屈肌腱和浅屈肌腱同时受损的情况,则在缝合时尽量让吻合处不处在同一平面内,以免增加肌腱二次断裂的可能;如果情况不允许在不同平面进行缝合,则就要切除部分浅屈肌腱,只对深屈肌腱进行缝合,并在手术后佩戴外部固定支架进行辅助恢复[2]。

1.3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在患者接受手术后,待麻醉效果消失,护理人员即可指导患者受损手指进行轻微的活动。患者在术后初期恢复训练时,需要借助外部固定支架上弹簧的拉力,这样就可以让受损肌腱进行被动运动,同时还可以帮助未受损的肌腱进行主动运动,以免未受损肌腱在恢复过程中出现萎缩或功能障碍等情况。在患者进行活动时,医护人员一定要提醒患者活动的幅度不能过大,在手术结束早期仅需将支架弹簧拉伸1cm即可,不需要活动太大范围,以免造成肌腱二次断裂。在手术结束1周之后,患者可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力度,可以将弹簧活动范围增加到4cm;2周后可以增加到7cm;在术后3周则可以将外部固定支架的弹簧去除,加强肌腱的主动活动;在4周之后就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抗阻力恢复训练[3]。这个时期应该为患者进行理疗辅助治疗,可以利用中药热敷或者针灸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恢复。另外,还可以通过微波和音频治疗来帮助患者肌腱恢复,微波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受损肌腱周围的组织消肿,而音频治疗则可以降低受损肌腱出现粘连的情况。

2、结果

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21例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利用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测量法)作为评价标准,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得出结果具体为:59指术后恢复,有41指为优、有13指为良、3指为可、2指为差,总有效恢复率为91.53%(54/59)。

3、讨论

3.1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手部肌腱损伤一般情况下为复合型创伤,引发损伤的因素有很多种,肌腱组织在术后恢复时需要良好的制动措施作为辅助,但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肌腱因无法运动而出现粘连的情况,造成肌腱连接的骨骼肌萎缩,相应指关节僵硬,手指乃至手掌功能出现障碍。因此,在现代治疗手部肌腱损伤后,不论损伤的是在肌腱的鞘外还是鞘内,受损的部位是屈肌肌腱或伸肌肌腱,都需要在术后早期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本次分析中的21例患者均是在手术结束麻醉效果消失后即开始进行恢复训练,并进行了严格的时间安排,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2影响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因素

在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阶段,影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主要因素有两大类,分别是受损肌腱周围组织水肿和受损关节疼痛。对于这两类因素,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恢复训练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患者受损关节有着剧烈的疼痛感,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服用止痛类药物或进行物理辅助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受损肌腱周围组织水肿发生于术后的5d之内,大概在第3天到第5天为水肿最严重时期,因此这段时间所采取的康复训练应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受损关节不宜做过大的运动,更加不能让受损的肌腱进行主动的收缩活动,避免二次断裂的出现。另外,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微波和音频治疗,微波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受损肌腱周围的组织消肿,而音频治疗则可以降低受损肌腱出现粘连的情况。如有必要,还可以为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这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骨骼肌的相应功能,避免出现肌肉功能障碍[4]。

综上所述,在对手部肌腱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其不仅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严璐.手部伸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57-58.

[2]李永峰,赵秀琴.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01):17-18.

[3]徐学青,王越,姜琴.60例手指屈肌腱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08):706-707.

[4]朴宏鹰,钟书强,李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橡皮筋康复训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07):88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