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 2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体会

于雪梅

于雪梅(江苏省苏州市九龙医院神经外科江苏苏州2150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8-0286-02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其主要症状多由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所致。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致残或死亡,幸存者可再次出血。发病率为脑血管意外病人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及高血压脑出血。现将我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0月20日收治的颅内动脉瘤32例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符合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男性16例,女性16例;20~29岁2例,30~39岁5例,40~49岁8例,50~59岁8例,60~69例8例,70~79例1例;治愈24例,好转4例,自动出院4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嘱病人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控制病情。向病人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解释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是动脉瘤出血所致。交谈时语言简练、温和、轻松,不要夸大病情,避免造成或加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提供真实、准确的医疗程序信息(包括主观信息、客观信息)。

2.1.2饮食给予清淡、低盐、富有纤维素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2.1.3体位为防止动脉瘤破裂,指导并监督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脑血管造影后嘱病人患肢制动平卧6小时,防止穿刺处出血。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肢体偏瘫的病人,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摆放功能位,加放床档并及时予以翻身,防止压疮形成。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1.4症状护理颅内压增高者,巡视病房15~30分钟/次,观察病人的精神、情绪状态,询问病人有无头痛、眼眶疼痛的表现,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遵医嘱定时观察与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当病人出现呕吐时,观察呕吐特点、时间,呕吐物的性质、颜色、数量,并记录。注意病人大便的排泄是否顺利,防止因便秘造成病人的出血或再出血。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无逐渐下降的趋势。观察病人有无癫痫发作。动脉造影术后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患肢皮肤的温度及血运以及穿刺肢体伤口敷料颜色情况。遵医嘱控制性降血压时,监测用药效果与反应,一般将收缩压降低10%~20%即可,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则降低收缩压30%~35%,防止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引起脑缺血性损害。正确使用甘露醇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了解用药的效果,使用药物30分钟后注意观察病人症状有无改善。

2.2术后护理

2.2.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述手术的过程,以及术后的确切诊断,告诉病人动脉瘤手术治疗后可治愈。向病人讲解手术后的康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知识,鼓励病人坚持进行锻炼,逐步达到生活自理,最终回到工作岗位。

2.2.2饮食术后当日禁食,次日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连续3日,观察病人有无异常反应后,改为普食,饮食以清淡、营养丰富、富有纤维素的食物为主。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的病人要保证机体的营养需要,给予鼻饲饮食。

2.2.3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度~30度,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2.2.4症状护理参见术前护理相关内容

2.2.5潜在并发症

2.2.5.1继发性出血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每两小时一次并及时记录,尤其需要注意血压的变化。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如视、听、运动等功能有逐渐地下降趋势,提示有脑水肿或再出血。避免一切导致出血的诱发因素,防止出血或再出血的发生。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及镇静。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告诫家属不要刺激病人,以免造成病人情绪波动。鼓励病人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排便的通畅。尽量将治疗和护理时间集中,保证病人充分的睡眠。

2.2.5.2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脑动脉、注射造影剂、手术器械接触动脉等均可诱发脑动脉痉挛,动脉痉挛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脑缺血的重要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头痛、失语、偏瘫等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升压、扩容稀释、控制性高血压等有效的方法,防治脑血管痉挛和缺血。

2.3出院指导

2.3.1心理指导鼓励病人坚持进行康复训练,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心态的平静。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的病人,尽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要强化病人角色。

2.3.2坚持服用抗高血压、抗癫痫、抗痉挛等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改药,以免病情波动。

2.3.3教会病人测量血压,便于血压的观察和控制

2.3.4告诫病人饮食要清淡、少盐、富有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

2.3.5若再次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每3~6个月复查一次。

3体会

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致残或死亡,因此,护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李梦樱主编.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3]王耀辉,徐德保,丁玉兰主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分册.实用专科护士丛书.武汉:湖南科学院技术出版社,2004:322.

[4]程文兰.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8):150-151.

[5]李海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1396-1397.

[6]程华,张虹霞,张世辉.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护理.华医医学,2003,18(1):93.

[7]韩琴.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