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安全管理新思路

/ 2

核电站安全管理新思路

袁家德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浙江三门317112

摘要:文章针对笔者在对标学习国外某核电站安全管理后,总结了国外核电站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具有实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从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内核电站现行安全管理状况、分析差距,查找不足,进而提出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关键词:核电站;安全管理;新思路

1综述

笔者对标学习的国外核电站,其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与国内核电有着根本性的差别,800人左右的一个核电站,仅配置1名安全管理人员。但此核电站的安全业绩却好得惊人,2005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仅发生3起可记录的的人生伤害事故。而在2016年,此核电站更是实现了其梦想已久的“零事故”目标,全年未发生一起可记录的人生伤害事故。

据笔者长期的观察与学习交流,可以看出,此核电站在安全管理上的关注点在“人”,其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重点提升每位员工的个人安全意识和能力来不断追求卓越,以实现“零事故”目标。

总体对比,国内核电站有自己的安全管理理念,但电站向员工传递安全理念的方式、采用的安全管理方法却没有国外核电站的奏效。国内核电站在安全相关的管理程序上并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在人员安全能力与意识的提升上却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缓慢,安全局面不容乐观。

2国外某核电站的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

2.1“安全第一”理念的传递

电站安全管理最直接的对象就是“人”,从新员工入厂的第一天起且在第一时刻便开始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理念的灌输,让“安全第一”的烙印最先且最深地留在员工记忆中。

电站新员工入厂培训第一天,将接受约1个小时的电站基本情况介绍,介绍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电站的“安全第一”理念、零事故目标和安全基本信息与要求,电站的“安全第一”理念、零事故目标和安全基本信息与要求由电站安全部门人员来向新员工传递,时间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

之后,电站再通过安全理论课自学与考核、辅导人员对新员工半年时间的一对一安全辅导、工作中高密度的人员安全行为观察与指导、开展各种提升人员安全意识的活动等形式,逐渐将电站员工培养成为人人懂安全、人人具有良好安全意识的高能力人群。

2.2安全管理“正向激励”

电站在“人员安全行为”管理上没有处罚制度,主要是通过采取“多样性”的“正向激励”方式来鼓励员工注重安全,持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继而持续保持电站良好的安全业绩。

1)者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员工履行了良好的安全行为,可向员工发放“TargetZerocoins”。每个coin价值$7.00,“TargetZerocoins”可以用来在电站的餐厅买饭,一般可以买一顿餐。

2)当电站达到某项与安全有关的里程碑时,里程碑的贡献者将获得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这种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由电站的领导来确定。

3)当电站打破南方电力公司设定的“无OSHArecordable天数”的一个新记录时,电站所有员工都将会获得一份安全奖赏。

2.3新员工安全能力培养

电站在新员工安全能力培养上制定了《安全导师制度》。安全导师是指由新员工的主管指派的用来帮助新员工熟悉现场安全政策和规定的有经验的员工。安全辅导主要介绍及工作内容如下:

1)安全导师辅导一名新员工的时间一般是6个月,依据《安全导师制度》中给出的辅导内容开展对新员工的辅导工作,但不限于制度中规定的辅导内容。

2)新员工接受安全导师的辅导前,必须是已完成所有进入现场所必须接受的基本安全培训和特别需求的安全培训。

3)新员工在其接受辅导期间,安全帽上要张贴体现其本人是新员工的特殊标志(如:红色字体的员工姓名标签),或者在员工的员工卡上张贴红色的标识符。

4)新员工和安全导师不需要形影不离始终在一起工作,但每周都要有接触来传递必要的安全信息。

5)新员工的主管与新员工和安全导师至少每月讨论一次新员工的安全能力进步情况。

6)辅导结束前,安全导师要与新员工的主管会面,向其汇报新员工对现场和部门/岗位相关的安全规定掌握情况。主管根据新员工的安全能力提升实际情况,可以调整辅导时间。

7)安全辅导过程被新员工的主管评估确认成功完成后,部门将分别给新员工和安全导师发“证”,证明新员已成功接受安全辅导,已获得岗位必须的安全知识;证明安全导师已成功完成安全辅导工作。

2.4安全目标

电站制定极高的安全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安全目标深入每位员工的内心。

电站的OSHA(职业安全与卫生)目标:可报告事故/事件为“零”。

目标的宣传:电站厂区随处可以见到电站的安全目标,如每位员工办公位,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内的走廊墙壁、会议室墙壁上,控制区、保护区的入口处,餐厅内的显示屏幕上,各别办公楼层走廊内的电脑显示屏上。另外,电站员工的电脑背景也设置为带有“零事故目标”的画面。

3分析国内核电厂安全管理不足

3.1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和安全技能的提升存在不足

我们国内许多核电人员结构年轻化,全员的安全基础本身就比较低,再加上每年又都有较多的新员工加入。如果对员工实施的安全培养方式、方法不当,必然会导致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与安全意识进步迟缓,这种人员安全能力的不足也会长期成为公司的安全隐患。

例如:一些核电站的新员工入厂培训,一般是直接进入培训教室接受培训,“安全第一”的理念没有在第一时间由电站直接地面对面地传达给新员工。进入工作岗位的新员工、转岗员工的安全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依靠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参加公司和部门内部组织的安全相关培训,各种会议上安全相关沟通与交流,自学安全相关程序、规程、守则等安全文件,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学习和主管领导的辅导等。这种在岗以多种途径杂乱的学习方式,缺乏统一指导性,安全技能的提高参差不齐,提升速度也较慢。

3.2主要以处罚的方式减少人员违章行为

国内大多数核电站当前所制定的奖惩程序,主要是已处罚为主,奖励为辅,而且在奖励方面,设置的奖励门槛比较高,奖励面窄,且明显缺少“鼓励措施”。

3.3安全目标管理

国内核电站的安全目标繁多,且其主要体现在每年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各级人员签责任书时会对责任书内的项目进行了解,签好责任书后便很少再看了,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的了解公司安全目标是什么。

而国外核电站的安全目标能够让员工随处都能见到,这种做法能够确保电站所有员工都会熟知电站的安全目标,目标扎根在每位员工的心中,自然也会激发其安全责任心和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

4新的管理思路

4.1改变培养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升法方式

1)第一时刻将安全第一的理念灌输给新员工,即在新员工入厂的第一天,安全部门人员(最好是科长及以上领导)向新员工传达电站的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和安全基本信息与要求。

2)将国外的《安全辅导制度》与我们国家一些企业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有机结合,快速有效的提升员工安全技能。

4.2逐渐减少处罚,增加激励措施

设置一些低门槛的奖励,以正能量的方式来激发员工重视安全,减少作业违章

4.3设定简易明确的“安全目标”,目标应该具备前瞻性和长远性,并采取多种方式对“安全目标”进行常态化的宣传。

作者简介:袁家德(1974—),男,辽宁省铁岭市人,供职于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大学本科、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研究方向:核电站工业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