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数学魅力渗透学科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展示数学魅力渗透学科德育

王卓

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建平求知中学王卓

时代已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早迈入市场经济的大门,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学生的思想也正经历着冲击.学校教育应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德育”为五育之首,德育工作理应摆在学校班级各项工作的首位,如果我们的德育还是过去的老一套,依靠学校框架式的管理,班主任老师简单的说教,已显然不够.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要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法制的意识及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的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所有老师的参与,要求我们把德育带入学科,巧妙引入,恰当拓展.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和其他学科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斯曾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狄拉克也说“数学是处理任何种类抽象概念的工具”,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应该走在其它学科的前面,充分挖掘教材,展示数学独具的魅力,把德育带入我们的数学教学.

一、巧用“数字”,传递真情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他(她)们的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模仿意识强烈,敢说敢为,却不计后果.比如我们总能发现初中生中有一部分男生怀着好奇心偷偷地学抽烟,为了配合班主任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数学课堂上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烟草的营养丰富.点燃的烟草中含有4000余种化合物.二、抽烟可以与癌症交朋友.烟草所含化合物中至少有43种致癌物质.”我用具体的数字巧妙的手段,将急切之意化为蕴藉之语,试想如果只是声色俱厉地训斥或者和颜悦色的开导有用数字的教育效果好吗?

再如,在教学圆的有关计算时,由于要用到圆周率,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是他计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人.

讲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求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2005年10月9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郑重宣布:经我国测绘人员自2005年3月份以来几个月的精心测量,国务院批准公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4.43米,仍是世界第一高峰.”

还有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神州六号载航天员聂海胜、费俊龙飞天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飞行325千米,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大突破.这些数字无不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心血,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既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振奋了民族精神,也会融化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怕艰险、知难而进、积极向上的推动力.

二、挖掘“数学之美”,塑造良好学习心态

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不断积累的过程,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的枯燥和无聊,产生畏惧,甚至放弃,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不少学生更感到难上加难,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何调整学生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有吸引力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爱美,一切美丽的东西总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愉快感受,数学教学也可以展示数学之美,只要正确引导,就能产生向上的动力.如板书工整,作图美观,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语言生动,言简意明,也给人以美感.再如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的简明精练美;解题方法的技巧美;几何图形和数字排列的对称美;形与数的统一美;数学论证和推理的严谨美等等.

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教学时,引入了学生熟知的希腊字母符号(ψ,Х);数学符号(∩,∪,∑);常见图形()等.在进行黄金分割比的学习中,引入了世界文明的优美建筑——古埃及的大金子塔的高与宽之比,人类生存的最佳气温约23℃与人体正常体温37℃之间的比及大自然中生机盎然的植物叶子之间隐藏的神奇数列等,都恰好符合“黄金比”.还有学习“勾股定理”后有一篇阅读,同学们看到用勾股定理制作的“勾股树”都发出了惊叹:太奇妙了.

再如:给出一列式子:0×9+1=1;1×9+2=11;12×9+3=111;123×9+4=1111;…;123456×9+7=();()×()+()=111111111,这样把单纯的数学计算变成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妙的教学,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教学中蕴涵的无限的美,用数学内在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

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美的因素,就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传播中接受美的激励和熏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数学中枯燥单调的解题过程转化为探索美、创造美和品尝美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学习心态.

三、引进“数学游戏”,培养合作,增进交流,体验成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更新,数学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地重组、变化,但不论数学教材如何变化,教材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出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游戏,如“二十四点游戏”,“抛硬币游戏”,“抢30游戏”等等.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游戏进行教学,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这值得我们关注.举例如下:

初中数学教材中“抢30游戏”,规则:第一人先说“1”或“1、2”,第二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人,再接着说一个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取胜.这个游戏引起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也积极投入到游戏当中去,结果是游戏的双方各有输赢.

我在进行教学时并不是单纯地将它看作一个游戏,让学生参与参与就行了,而是先让两个学生进行,再分成两组进行(每组5人,采用5局3胜制),结果发现: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时,在开始阶段思考很少,只是在接近30时才想起去抢30,而两组之间进行时就要慎重的多,他们在游戏进行之前进行了思考、分析、交流、讨论、总结,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找到了取胜的法宝,他们发现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它偏向于后报数的人,由此他们体会到了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意识到了个人与小组、集体的某种依赖关系,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四、走出课堂,利用生活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堂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场所,却不是唯一场所,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学科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主题.在初中教材中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针对日常生活中“白色风暴”:乱仍塑料袋的现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对自己家庭和邻居进行调查,一个家庭一天、一个月、一年仍掉的塑料袋的数量、重量,由此估计全国每天、每月、每年仍掉的塑料袋的数量、重量,用所获得的数据结合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对学生进行“清除白色污染,还我人类健康”的教育.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有关知识,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有意义的环保教育.

五、借助数学中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张扬健全个性,展示思维的独特性

恩格斯指出:“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思维的核心是个性化,个人的魅力就在于心灵的涌动,智慧的闪光,激情的飞扬以及生命力的呈现,自信意识的树立.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必然获得独特的经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言,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撼,激起个性化联想启迪.特别是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个10×10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米),请你设计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的花坛(如果设计的图形为多边形,顶点应为格点).在设计时,学生肯定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也不会完全相同,他们得到的图形也可能不同.如下图:

.

再如:设0<a<b,m>0,比较.

由于所给的式子都是由字母表示的,直接比较有些困难,我们在解决时可考虑用它们的差与零来比较,如下:

.

有的同学在解决此问题时是这样考虑的:由与联想到了浓度,在浓度为(其中a为容质,b为溶液)的溶液中加入重量为m的溶质完全溶解后,浓度为,显然有与>.我们不难看出用此种方法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比较简单,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同学思维的巧妙性与独特性.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思维给于肯定,也应为他们高兴,更应该为他们创设情景、提供舞台以培养和展示他们标新立异、独具匠心的独特思维.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规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使用学科教材,去启发、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当学生不仅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时,他们才真正学会了做人.而作为学科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落实到我们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