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点眼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点眼护理探讨

周丹

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护理部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点眼护理在眼科围手术期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选择55例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提供点眼护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功能。结果:患者视力从术前0.1~0.3恢复至术后0.6~0.9,眼部不适感经治疗全部消失。结论:围手术期的点眼护理对眼科手术的治疗疗效及预后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科;糖尿病;白内障;围手术期;点眼护理

眼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点眼护理包括术前护理与术后护理两部分,术前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但要对患者做心理疏导、克服手术心理障碍,还要抓住眼部环境术前准备这一重心内容,为手术正常与安全进行做好铺垫。而术后也要注意手术伤口的处理与感染预防,防止并发症,促使患者尽快痊愈。本次研究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诊治的糖尿病型白内障患者中选择了55例患者82只病眼进行研究,探讨点眼护理对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治疗产生的影响,所获效果较为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选择55例为研究对象,诊治眼数共82只,患者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52~83岁,平均(61.8?28)岁,病程2~14年,平均6年,患者的空腹血糖值4.7~13.0mmol/L,平均水平为7.72mmol/L,所有患者的病发因素均为糖尿病。

1.1方法

手术方法:手术将患者眼部原晶体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如有并发症等特殊情况,则选用其他方式进行手术操作。

点眼护理方法:首先,术前准备要做好如下工作:①针对眼底做视力检查,如有糖网出现,则采用电生理系统办法做视觉检查[1],为预后判断提供合理参考。需注意的是,经过检查,若患者被确诊为糖网,那么就要重视和加强医患、护患沟通,将患者当前具体病况告知患者家属,使其了解充分。②加强血糖控制,在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检测其血糖水平,血糖水平在6.7~7.5mmol/L[2]为宜,此外亦可在餐后2h后再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在餐后状态下2h后的血糖水平?8.8mmol/L为宜,直至患者血糖被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手术治疗才能做后续安排[3]。③手术前患者眼部环境的消炎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从患者入院起,首要工作是为其做点眼消炎,但未免点眼次数过多而使患者上皮发生感染并出现上皮脱落,点眼次数不得过多,4次为宜。另外,术后阶段的护理工作与具体内容如下:①妥善实施日常一应护理工作,告知或协助患者在休息时采用平卧位,使心情处于放松状态,同时为防止继发性眶内出血还须减少、甚至避免剧烈运动。②预防感染。将抗生素和皮质激素两种药剂组合应用于术后4~5d患者,为患者做抗炎、抗感染术后处理,同时还需对术后患者提供瞳孔剂,通过此种药剂的功用在防止组织渗出。

1.3观察指标

对比术前、术后患者视力水平。

2结果

经术前检查患者视力水平为0.1~0.3,而术后患者平均视力恢复为0.8,均在0.6~0.9范围内,其中82只眼中出现18只眼带有角膜上皮水肿,在放液处理完成后症状消失,视力经检测为0.7~0.8;8只眼带有房前内积血,经过针对性治疗予以实施后,视力经检测为0.7~0.9;10只眼带有房前纤维素性渗出,36只眼发现有丁道尔现象,这两种现象与症状的发生时间均为术后1d内,针对该类症状可通过毒性药水(阿托品类)做点眼散瞳处理,同时将靠近患者鼻梁区域的泪腺用棉签吸收(防止泪腺入肺积累中毒),并选用抗生素与皮质激素适量注射于结膜下,经处理后患者视力检测结果为0.8~0.9;5只眼则由于瞳孔受损而变形,在针对性处理治疗后视力由术前术0.1~0.4恢复到0.7~0.9。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疾病病发后,其体内血糖值得提高会提高患者眼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因此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要重点关注患者血糖情况,及水平控制,只有血糖控制良好才能保证手术可以安全进行。经过对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检测结果的比较,不难发现经过点眼护理的干预,手术患者的视力情况有明显好转,由此可见,提供优质的点眼护理意义重大,同时患者血糖应维持在6.5~8.8mmol/L标准内[4],有效实施术前术后准备与护理工作,其内容包括:术前,向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普及相关知识信息,并对所有注意事项予以告知,在该病症罹患群体中,面对手术产生个人心理障碍的患者占很大比例,因此,对于责任护士来说,积极、有效的手术知识普及十分必要的,因为以此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保证情绪的稳定性,使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要求标准。此外,责任护士还应将术后进行时的某些细节详尽告知于患者,例如手术中若患者想要咳嗽或打喷嚏,患者须打手势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避免术中出现意外事故。进行点眼时应注意将单病眼患者头部微微倾斜于病眼一侧,以免由于触及带有敏感性的角膜而致使患者产生不适感。术前1d做眼部睫毛修剪和泪道冲洗处理。在手术当天通过点眼扩瞳来扩大手术视野。

术后,需配备专科护理,点眼的同时全面观察患者术后眼部情况,若患者眼部出现剧烈疼痛感,则对其眼部感染状况进行查看,以确定是否为眼部感染;若有眼部出血现象及眼压过高现象,那么就需要对患者眼部产生的分泌物以及眼部结膜出血进行观察。此外,在手术结束后,点眼操作过程中还应将患者手术创口情况、眼部上皮愈合情况以及角膜刺激情况等纳入到考虑因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路径措施进行特殊处理,以降低各类并发症在术后阶段出现的概率。另一方面,责任护士应进行饮食告知,提示患者及家属在保证营养摄取充足的同时,还要掌控好热量摄入、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如有较大血糖水平波动应在用药方面做出及时调整,使患者血糖值尽快稳定在正常指标水平,从而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尽快康复出院。

出院,在遵医嘱前提下,术后3-5d患者即可出院,责任护士需告知患者点眼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例如点眼前须洗手,查看药品有效期,摇晃药剂悬浮药水使之均匀,如发现眼部分泌物要用面前做清洁处理,清理干净后方可点眼。点眼药水管口不得触碰眼睑和睫毛,不得用力挤压已经点眼的眼球,不得长时间处于低头或弯腰状态以免眼压升高,同时也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大力冲撞,按时来院复查。

通过研究中视力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视力从术前的0.1~0.3恢复至术后0.6~0.9,证明了围手术期的点眼护理对眼科手术的治疗疗效及预后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凸显了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眼科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予以重视和广泛应用,本结论与冉玉香[5]等人研究观点高度相符。

结语:

综上所述,对眼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点眼护理对手术治疗和预后成效显著,应给予重视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5):260-261.

[2]植智云,岑凤珍,邓雪娇等.优质护理在眼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51-152.

[3]张小敏.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12):170-171.

[4]蒯春玲.眼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70-472.

[5]冉琳,冉玉香.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点眼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7):148.